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減低患上失智症的風險

[2017-07-31]

失智症並不是一個單一的疾病,而是多個會引起記憶力和思維出現問題不同疾病的統稱,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病」,俗稱「老人痴呆症」。

香港已於2010 年10 月29 日改名為「腦退化症」,因德國精神科醫生阿茲海默於1906年首先發表觀察報告而得名,醫學界仍未能找出阿茲海默病的確實病因,亦未能提供根治的方法,不過適當的藥物治療和及時的支援和護理服務都能將症狀控制,改善患者的生活質素。

由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特別邀請的「預防、治療和護理失智症的專家委員會」(簡稱LCDPIC)於2017 年7 月19 日在英國倫敦舉行的阿茲海默病國際會議上發表一份研究報告,發現在會導致失智症的多個高危因素中,有百分之六十五是我們不能控制及改變(例如年齡的增長和家庭病史等),但有百分之三十五是可以改變的,這份報告計算失智症的「人口歸因份數」(簡稱PAFs),人口歸因份數是計算:消除某個致病的高危因素能減少這個疾病發病率的比例,例如,沒有人吸煙能減少多少個肺癌的個案,檢討過現有可靠的科學研究報告後,專家委員會發現九個會導致失智症的可改變高危因素及它們的人口歸因份數:

低教育水平(尤其沒有接受中學教育):是在形成失智症的高危因素中佔百分之7.5。

中年失聰:聽覺障礙會為已容易受損的腦部添加壓力,並會增加患者被社會孤立的感覺,在形成失智症的高危因素中聽覺障礙佔百分之9.1。

缺乏運動:在形成失智症的高危因素中缺乏運動佔百分之2.6,不經常運動的老年人較難維持較高的認知水平。

血壓高、二型糖尿病和肥胖:這三個高危因素是互連的,在形成失智症的高危因素中,血壓高佔百分之2、二型糖尿病佔百分之1.2、而肥胖佔百分之0.8。

抽煙:在形成失智症的高危因素中抽煙佔百分之5.5,抽煙會增加患上心臟及血管的疾病,因而增加患上冠心病及中風的風險,因而增加患上血管性痴呆的風險。

抑鬱:抑鬱會影響腦的正常運作及體內荷爾蒙的平衡和運作,抑鬱與失智症可互為因果,在形成失智症的高危因素中抑鬱佔百分之4。

缺乏社交接觸:越來越多數據證實缺乏社交接觸是導致失智症的高危因素,在形成失智症的高危因素中,缺乏社交接觸佔百分之2.3,不過,失智症與缺乏社交接觸也可互為因果。

這份報告強調,雖然在導致失智症的高危因素中多個是可以改變,但並不表示失智症是可全面預防或是容易治療的。研究證實失智症是由多個高危因素引起的,不過,採取適當的措施可以預防或延緩失智症的病發,包括:

1.健康及能提供均衡營養的膳食,包括多吃水果、蔬菜、堅果、豆類及魚,少吃紅肉、加工及醃製的食物、高飽合及反式脂肪、熱量及鹽份含量的食物等;
2.多做運動,盡量達到醫學界及政府當局建議的運動量,即每週一百五十分鐘中度運動量的運動;
3.好好控制血壓和血糖的水平,需要時依照醫護人員的指示服藥;
4.戒煙;
5.多作認知功能訓練,但很多在市面出售的訓練方式及工具的功效存疑;
6.多參與社交活動;
7.定時接受聽覺測試,需要時按耳鼻喉科專科醫生的指示配戴助聽器,不要嫌麻煩而
棄用;
8.保持及促進心理健康,若感覺心理出現問題,應及早就醫,不要諱疾忌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