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油條要適量 顏色黑不健康

[2018-02-14]

油條是中國傳統的早餐食品和大眾化小吃,但食用也有講究。近日,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油條的食品安全消費提示,提醒公眾食用油條要適量,選擇「無礬」油條更健康, 避免選擇顏色過深或有焦糊現象的油條。

消費提示建議消費者對油條的食用要適量,保持膳食平衡。油條屬於脂肪含量相對較高的油炸食品。相關科研文獻報道,市售油條的含油率在10% ~ 37% 不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推薦成年居民每日攝入油脂的量為25 克~ 30 克,一根市售普通油條的重量約為85 克左右,粗略估算,食用一根油條約攝入9 克~ 31 克的油脂。

食用方面,選擇「非礬」油條更健康。傳統的油條加工通常會使用明礬,導致鋁的殘留。科研結果表明,長期食用鋁含量過高的食品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世界衛生組織在2010 年的一項健康指導中指出,鋁的最高攝入量為每人每週每千克體重不超過2 毫克,這相當於1 名60 千克重的成年人每週攝入的鋁如果不超過120 毫克,就不會導致鋁的蓄積並引起健康損害。

2014 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 -2014),對油條中含鋁膨松劑的使用做出了明確規定,鋁的最高限量為100 毫克/千克。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無礬膨松劑、無鋁復合膨松劑和發酵型無鋁復合膨松劑等新型添加劑取代了明礬,廣泛應用到油條的加工過程中,不僅避免了鋁對人體的潛在危害,還能優化油條的質量和食用品質。因此,日常消費中建議選擇食用「無礬」「無鋁」的油條。

此外,油條的煎炸時間不宜過長。在高溫油炸時,富含澱粉和蛋白質的食物可能生成具有神經毒性的物質丙烯醯胺。油炸時溫度的升高、時間的延長均可增加丙烯醯胺的含量。因此,在油條加工過程中應注意控制油溫和油炸時間,待油條金黃色時即可出鍋,避免出現顏色過深或焦糊現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