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火就吃解毒丸? 錯!春夏養生 避開錯誤

[2018-05-17]

大家都知道,春夏之際是養生的好時節。但是你知道嗎,常見的很多養生方法並不科學。

誤區一 一上火就吃解毒丸
進入春夏之際,很多人容易上火,有些人一上火就吃解毒丸,亂用降火藥,這是最大的「滅火」禁忌。其實,有些看似「上火」的癥狀,並不是上火,例如便秘,或許是體虛的表現。所以,要弄清身體上的心火、胃火、肝火、肺火還是腎火,再對症下火。

心火:有虛火、實火之分,可見心悸、失眠多夢、舌尖痛等。實火多由邪熱內蘊、痰火內鬱或情志所傷而致。若勞累過度,耗傷心之陰血,造成陰陽失衡,陽氣偏亢則會出現虛火。預防春季心火,可以多食用蓮子湯。

胃火:表現為牙齦腫痛、口臭、易飢、便秘等,分虛火、實火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干口苦、大便干硬等。有胃火者,可以多喝綠豆湯。

肝火:可表現為頭暈脹痛,面紅目赤,口苦咽乾,急躁易怒,舌邊尖紅等,有時還會感到心煩易怒、睡眠欠佳。常因肝氣鬱結日久,或過食辛溫之品,或熱內蘊化火上逆所致。喝梨水,可治療春季肝火。

肺火:表現為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潮熱盜汗、手足心熱等。豬肝湯可去春季肺火。腎火:腎火偏亢又稱命門火旺。一般多因為腎陰不足導致陽火偏亢,出現火迫精泄的病機。一般會出現陽強易舉、遺精、早泄等症。治療春季腎火,可以吃豬腰。

誤區二 「春捂」不當
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凍,做起來卻出現兩個極端:年輕人不捂,早早就穿起單衣和單鞋;老人、小孩卻容易捂過頭,捂出了汗還「頑固」地不脫衣服。

春季穿著應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點在於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預防疾病,減少感冒幾率;腹部保暖是保護胃、脾、腸,預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寒從腳下起」,腳下神經末梢豐富、敏感,保暖才能使身體適應氣候變化。同時,「春捂」要注意以下三點:

別急着「換季」。冬季衣物先別急着收起來,等氣溫穩定了再收起來。

隨時增減衣物。春天氣候變化異常,早晚溫差大。可以帶件衣服備用,晚上睡覺時搭條小毛氈,避免寒氣損傷陽氣。

別捂出汗。捂過頭了也會導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誤區三 春天一困就睡
在春日陽光照射下,人體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導致大腦缺氧,進而招惹到「瞌睡蟲」。但一困就睡,對健康很不利。睡得時間太長會進一步減少腦部血流量,抑制大腦皮層興奮度,可能愈睡愈不醒。

解決春困不能想睡就睡,要抓住兩個黃金時間點:一是起床後;二是午飯後。《黃帝內經》提到:「夜臥早起」。就是說春季可以稍晚點睡( 晚11 點),但要早起(早6點半),以順應人體陽氣的生發。

誤區四 吃得太酸、太辣
「春夏補陽」是《黃帝內經》等醫學經典推崇的養生準則,在五臟和五味的關係中,酸味有收斂作用,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故吃得太酸、太辣,都會損傷陽氣。中醫講春為肝氣當令,它有利於調節各大臟腑的功能,但有一個缺點,就是易傷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應少吃酸以防肝氣過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發肝氣而補益脾氣。

韭菜是春季最好的蔬菜,可多吃但不宜過量;而香菜、蔥、蒜、蓮子等也適合春季吃。同時,應告別冬季養生式溫補,改以健脾胃。少吃發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魚、蝦等,患慢性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誤區五 門窗緊閉
春夏季節,氣溫上升,濕度提高,各種細菌、病毒等開始大量繁殖。如果長時間門窗緊閉,或空氣流通不好,很容易導致感冒流行、傳染性疾病高發。

不論家裏還是辦公室,都要保證每天開窗通風兩次,每次至少10 分鐘,最好能形成空氣對流,最佳的通風時間是在日出後和日落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