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瘡. 綠豆

[2019-09-16]

綠豆甘草湯
材料:綠豆一兩半、甘草三錢半
製法:三碗水煎至八分
適用:熱毒性暗瘡

痤瘡是一種與性腺內分泌功能失調有關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皮膚疾病,多見於青春期男女,好發於面部、胸部、背部等位置。

臨床表現為皮損呈毛囊一致的細小皮色丘疹、白頭或黑頭粉刺,用手指擠壓有乳白色或米黃色脂栓流出,繼發性感染後可形成炎性毛囊丘疹、膿疱,嚴重者可發展成炎性結節或囊腫,破潰後常形成竇道。

反覆發作或破潰吸收後,會遺留色素沉或凹陷性癜痕,嚴重者皮膚呈橘皮樣改變,油性皮脂溢出,往往同時並存。患者大多數無明顯自覺症狀,嚴重者則會有皮膚灼熱感、刺癢、疼痛。皮損多呈零散分佈,病程緩慢,一般發育期過後,傾向不藥而癒,少數人可持續到50歲以後,本病屬中醫學「粉刺」範疇。

非醫護人員,既不稱痤瘡,亦不叫粉刺,大眾市民,多稱為「暗瘡」。根據《黃帝內經》指出,皮膚病的瘡瘍,多是體內有熱,熏蒸肌肉,肌肉被腐熟,形成膿瘡,暗瘡也是在這情況下形成,所以治理暗瘡,首先是清理體內熱毒,熱者寒之,一般都使用寒涼藥物,但寒涼藥物久服,會傷害脾胃,唯暗瘡是慢性病,需要長時間調理,所以應選擇藥性平和之品,我喜歡用綠豆配伍甘草。如病者陷膿嚴重,難於潰破,我喜歡配伍皂角刺。平素用海帶綠豆沙作為食療,亦是我經常作用的建議。

近年發覺中年人求診暗瘡倍增,他們已過青春期,油脂分泌並不旺盛,很多病例,病者飲食清淡,煎炸油膩,從不沾唇,偏偏面部長滿暗瘡,令人摸不著頭腦。詳細問症,得知與情緒或工作壓力有關,我稱為「情緒暗瘡」,往往將其問責於肝,處方疏肝類藥物如柴胡、白芍,再配上枳殼、甘草,成為四逆散,是我治療此類暗瘡的基本方,常常取得預期療效。

有時考慮面部與足陽明胃部位經絡,密切相關,往往我又加進葛根,籍以疏導陽明經鬱熱,葛根又能疏通血管,對疏通瘀積的膿頭,效果不錯。

黃潤波博士,香港大學中醫內科碩士、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兼客席副教授,現為香港註冊中醫師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營養學高級文憑課程客席導師,對內外婦科、養生、針灸推拿及西醫藥理均有深切研究。著作《健腦食療》等由萬里機構出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