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的目標水平必須隨年齡的增長而調高嗎?

[2020-10-06]

上期和大家談論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於2017 年發表、但之後還沒有更新的高血壓治療指引:在成年高血壓患者需要接受藥物治療的閾值(threshold) 和目標(goal),主要是按有沒有臨床併發症和合併其他疾病而定,至於按年齡,指引的詳細內容是:

由於高血壓在長者有非常高的患病率,它不單是可以預防疾病和死亡的首要病因,而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導致過早殘障(premature disability) 和需要住院的主因、但卻被低估了。隨着年齡的增長,收縮壓( 上壓) 和舒張壓( 下壓) 會一直上升,直至約五、六十歲,之後是舒張壓慢慢下降而收縮壓繼續上升,所以「單純收縮期高血壓」(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是長者最常見的高血壓類型,研究顯示在這類患者( 收縮壓≧ 160、而舒張壓≦ 90、≦ 95 或≦ 110),將血壓降低都能有效減低中風、心臟和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風險。

流行病學研究曾質疑在年長的高血壓患者施行較強化(more intensive) 治療的好處及擔心會增加跌倒的風險,其實,治療年長高血壓患者極具挑戰性,因為他們可能患有多種不同的疾病、接受多種不同的藥物治療、體格衰弱、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不同的預期壽命(life expectancy) 等,不過,在最近三十年對高血壓治療( 包括年老患者) 的研究顯示,將收縮壓降低於120 的較強化治療都能安全降低心臟和血管疾病的風險,這包括65、75、甚至80 歲的患者,也包括那些體格衰弱、但不需住院的長者,事實上,將血壓降低是幾個能有效減低體弱老人死亡率的其中一個方法。研究也顯示,不需住院的長者在接受適當的高血壓治療並不會出現因改變體位和姿勢而出現的「姿位性低血壓」(Postural hypotension、又稱姿勢性低血壓、直立性低血壓)、因而增加會導致嚴重創傷的跌倒;較強化治療會增加急性腎損傷的風險、但與較年輕的患者接受同樣治療所承受的風險相若。

所以,美國心臟協會對年長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指引是:

( 一) 為年齡≧ 65 歲、不需住院、行動自如、生活於社區的成年人,若收縮壓是或高過130 便需接受治療、目標是令收縮壓低於130。

( 二) 至於那些年齡≧ 65 歲的高血壓患者,並且合併有其他的疾病和只得有限的預期壽命,醫護人員應憑專業知識和經驗採取臨床判斷、患者的取向和意願和基於團隊( 包括家庭醫生和專科醫生等) 合作的醫療方案訂下血壓受控的目標和藥物的選擇。

由此可見,在社交媒體所散播的所謂醫學新消息「美國已正式規定:65 歲以上標準血壓150/90,80 歲以上的正常老人,160 甚至170 也可以。」是錯的,誤信了會導致嚴重、甚至可致命的副作用,包括:冠狀血管心臟病( 簡稱冠心病);心臟衰竭;心律不齊;中風;動脈瘤(aneurysm,動脈瘤會隨時破裂、導致大量出血而危害性命);失智症;腎病;糖尿病和新陳代謝綜合症;失明;性功能障礙等。

所以,大家不要掉以輕心,由於很多患有高血壓的人並沒有任何症狀( 估計為百份之十七),所以高血壓也稱「無聲的殺手」(silent killer),故此,我們要經常量度血壓,若患有高血壓便要作出適當的治療,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及依照醫生的指示服用降血壓藥,不要諱疾忌醫及誤信無科學根據的謠傳,耽誤治療的良機。也懇請各位讀者,在收到這類所謂醫療健康訊息後要做「事實查核」(fact check),最直接的方法是向家庭醫生或相熟的醫生朋友查詢,或上網查看有信用和可信賴的醫學組織和機構的資料,例如加拿大衛生部、加拿大家庭醫生醫學會、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等,更不要胡亂將訊息經社交媒體散播,好心但做了壞事,拜託、拜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