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兩年來第一次】加拿大今年次季GDP按年下跌1.6%
(2025/8/29)



【明報專訊】 加拿大第二季經濟大幅萎縮,主要是出口受美國關稅衝擊。

加拿大經濟在第二季大幅萎縮,原因在於與美國的貿易緊張關係重創出口,並影響了商業投資。

加拿大統計局周五報告,實際GDP按年率計算下降了1.6%,這是近兩年來的首次季度性萎縮。

這項結果與加拿大央行的預測一致,但比多倫多金融區的分析師預期要差得多。

數據發布前進行的民意調查預計降幅為0.6%。

報告發布後,金融市場增加了對加拿大央行下個月再次降息的押注。

根據LSEG的數據,利率交換市場預計9月17日降息1/4厘的可能性從前一天的40%上升到 50%。

第二季的經濟衰退主要由於出口大幅下滑,按年率計算下降了26.8%。這是因為特朗普的關稅開始產生影響,而第一季為規避關稅而提前出貨的現象發生逆轉。汽車和工業機械出口受創尤為嚴重。進口則下降了5.1%。

貿易戰造成的不確定性也對商業投資造成影響,第二季的商業投資按年率計算下降了 10.1%,這是自疫情以來最差的結果。

這些數據清楚地呈現出特朗普的一系列關稅對加拿大這個出口導向型經濟體所造成的影響。

自春季以來,特朗普總統對加拿大商品徵收了一攬子關稅,只有符合美墨加協議(USMCA)規則的產品才能豁免。

此外,針對鋼鐵、鋁、汽車以及最近的銅等產業,也實施了高額的產業關稅,這對加拿大的製造業造成了不成比例的衝擊。

從月度數據來看,六月份的GDP下降了0.1%,主要由於汽車、木製品、基礎金屬和機械製造業的產量下降。

七月份的初步估計顯示略有反彈,預計GDP增長0.1%,但這仍弱於分析師的預期。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Canadian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高級經濟學家格蘭瑟姆(Andrew Grantham)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考慮到出口的下滑,第二季預期會出現負增長,唯一的問題是下降的幅度有多大。」

他說:「正因如此,今天發布的主要消息實際上是,即使出口已開始穩定,本季度末和第三季初的動能仍然疲弱。」

本季出口和商業投資的下降,部分被庫存的累積所抵消,這可能是預期貿易緊張關係將有所緩解。

家庭支出也出現了顯著反彈,特別是在新型卡車和休旅車,以及金融服務和餐飲服務方面。住宅投資也有所增加。

滿地可銀行(Bank of Montreal)加拿大利率部總經理雷茨(Benjamin Reitzes)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寫道:「並非全是壞消息。最終國內需求按年率計算增長了3.5%,反映了加拿大人的韌性,或許也反映了他們偏愛在國內購物和旅遊的傾向。然而,收入增長僅為 0.7%,這可能會影響消費者繼續消費的能力。」

多倫多金融區和加拿大銀行的經濟學家預計,第二季將是2025年的低點。

出口下降在很大程度上與第一季跨境出貨量的激增呈鏡像關係,因為當時企業爭相趕在美國關稅生效前出貨。這種起伏不定的情況在未來幾個月應該會趨於緩和。

然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貿易戰的走向,以及加拿大是否能從特朗普的關稅中獲得一些緩解。

渥太華和華盛頓未能達成特朗普設定的8月1日協議截止日期,但在總理馬克·卡尼上周取消了對許多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後,雙方已重新開始接觸。

Desjardins宏觀策略主管門德斯(Royce Mendes)指出:「好消息是,加拿大和美國之間的貿易緊張關係一直在緩解。由於大多數商品在邊境都符合美墨加協定,加拿大和美國的豁免都具有重要意義。」

他說,「加拿大經濟的面對風險已顯著降低」,而上周報復性關稅的削減意味著對關稅引發通貨膨脹的擔憂已經減輕。

他表示:「儘管如此,加拿大經濟距離全面發力還差得遠。」

今年七月,加拿大銀行概述了加拿大經濟在下半年和2026年的三種可能情境。

加拿大央行表示,如果渥太華能讓華盛頓放鬆部分關稅,甚至維持在當前水準,加拿大經濟應該會在第三季和明年開始緩慢增長。

但如果貿易戰升級,加拿大可能會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使國家陷入衰退。

總理卡尼本周表示,加拿大正致力於為受美國產業關稅影響的產業爭取緩解,同時準備美墨加協定的續約談判,預計談判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開始。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主頁] [即時加國] [即時國際] [即時財經] [即時港聞] [即時兩岸]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