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逃犯條例】香港政策研究所倡續辦學生內地交流團
(2019/10/14)



反修例風波持續,上半年取消多個學生內地交流團。中港關係緊張,香港政策研究所董事暨行政總裁馮可強指出,這個時候不應退縮,要續辦,但要反省和檢討香港學生內地交流計劃內容,期望周三的《施政報告》就此方面有所着墨。香港政策研究所董事戴希立稱,數月前曾跟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談及內地交流計劃的實際效用,引述她當時同意檢討。

馮可強表示,雖然現時社會形勢複雜,但政府更應堅持與內地交流,互相深化認識。他又稱,內地應更寬容,「不宜過分緊張」,要相信大多數人也是「和理非」、「愛國愛港」。他認為內地較包容,香港學生才會敢到內地交流。他又指出,政府應有改革思維,不止諮詢,還需及時檢討、不斷檢討,由下而上,吸納更多不同意見。

學生內地交流計劃至今已推行10年,惟政府多年來沒有進行大型檢討。香港政策研究所針對教育局的兩項交流計劃——「同根同心」和「同行萬里」展開研究,於2018年11至12月期間透過問卷訪問255名負責內地交流計劃的教師和檢視了內地招標文件,就推行了10年的資助計劃提出檢討和改善建議。

其中,研究報告發現2015至18年間的施政報告均着重於人數和資助金額,戴希立指出,政府不應只增加撥款,更需要改善和檢討內地交流計劃的實際效用。他形容交流團現時為「罐頭式」,應與時俱進,加入文化和生涯規劃元素,「為罐頭加餸」。如早一陣子社會廣泛討論大灣區,交流團可藉此讓學生了解當區文化和就業機會,但現時的「罐頭交流團」都沒有緊扣社會趨勢。除了理性認知,他認為應有感性體驗,如服務學習,學生可到農村觀察情況,了解三農問題,從而反思內地政策可改進的地方。馮可強也同意學生不一定只看到中國光明偉大的一面,也可透過了解現有問題,想辦法協助,提高身分認同。

馮可強期望周三的施政報告會談及改善學生內地交流團,若然沒有或只提及增加撥款,定會追問和跟進,戴希立也指會「要求對話」。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主頁] [即時加國] [即時國際] [即時財經] [即時港聞] [即時兩岸] [讀者報料] [採訪組]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Tel.: (604) 231-8998     Fax: (604) 231-9881/9884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