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到用時:浮城阿Q,很高興認出你!——重讀西西的《手卷》

[2024.04.23] 發表
我們究竟是在畫灰闌,還是困在灰闌堙H「灰闌」意象,在書中屢屢出現,它即囚籠,又是我們的家園。西西的敘事方式,隱隱發揮蚑艦X灰闌,解放束縛的效用。(圖:francescoch@iStockphoto)
西西《手卷》書影(作者提供)
《西西研究資料》(作者提供)
西西(圖)於2022年12月18日離世,享年85歲。與西西相關的書籍接連出版,文友亦正重構「西西空間」,保留西西遺留的物品和收藏,預計2025年下半年開幕。(紀錄片《我城》劇照)
西西在黃河邊與「羊皮筏子」和船夫。(何福仁提供)

【明報專訊】西西在2022年逝世後,其遺作以一年幾本的速度問世,不少中學老師都會選給學生撰寫讀書報告,亦有老師問我,西西哪本短篇小說最適合學生閱讀。我說每本各有特色,都有值得賞析之處,只能說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手卷》,主因這是我中學時第一次感到震撼,體會到西西的魅力。

(1) 第一次拿來讀乃由於它是1988年「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的得獎作品,第一次讀,像許多中學生一樣,還是只關注「寫什麼」的層次,執著追逐內容情節。西西在〈文體練習〉中曾說「怎樣寫」和「寫什麼」是「一個大銀的兩面」(見《石頭與桃花》,香港:中華書局,2022,頁18。)看西西的小說不能單看一面,而是必須兩面均看——《手卷》就是首次讓我意會到去欣賞作品「表達手法」的重要。而文學評論家黃子平〈灰闌中的敘述——讀西西小說集《手卷》〉則是給我帶來另一重震撼體驗的評論,讓我明白原來《手卷》是以「怎樣寫」帶動「寫什麼」的。近來老師的探問,讓我重讀了《手卷》,對於其中作品中這兩面的搭配有了更深的領會。

←{交代兩次讀《手卷》的側重點有什麼不同,幫助讀者快速圈定閱讀焦點:除了「寫什麼」,也要看「怎樣寫」。}

(2) 不錯,《手卷》11個短篇的敘事手法都相當特別,黃子平在文中如此總結《手卷》要探討的主題:「我聽到了,而且注意到了自己周圍的灰闌。哲人們說,它即囚籠,又是我們的家園。」(見《西西研究資料》第二冊,香港:中華書局,2018,頁270。)灰闌,是在地上用石灰畫的一個圈,在中國傳統戲曲故事《灰闌記》中,是爭奪撫養的兩方拉扯角力場,是無辜稚子的受刑點。今天看來,黃的這個結句更有一語成讖的感覺,我們身邊畫地為牢的灰闌不是愈來愈多嗎?「灰闌」意象,在《手卷》中可說是屢屢出現。如果「灰闌」是「寫什麼」的層面,那麼「手卷」這種「散點敘事」的方式便是「怎樣寫」的考量,兩者的關係可以用「Q」字來概括,「O」就是「灰闌」主題,「y」就是「手卷」的敘事方式,隱隱發揮蚑艦X灰闌,解放束縛的效用。

←{引述西西自己在其他作品內容和其他評論的觀點作論據,增加說服力。}

(3) 魯迅會把「Q」字想像為清朝民眾留辮子的髮式,藉以反映舊時代中國的群族心態特徵,就是所謂的「精神勝利法」——藉自輕自嘲和妄自尊大來自我安慰,逃避自省。這倒讓我想到《手卷》中第一篇〈浮城誌異〉中「明鏡」一節的描畫:「當浮城人去照鏡子的時候,他們要照的往往不是自己的臉面,而是腦後的頭髮。」;「在浮城,看鏡子並不能找到答案,預測未來。不過,能夠知道過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歷史可以為鑑,這也是浮城鏡子存在的另一積極意義。」西西強調回顧的「積極意義」,自然不是叫人執著往日受過的傷痛或沉溺於舊時輝煌。積極的回顧就是要適應城市的特點,並視之為「奇蹟」:「沒有根而生活,是需要勇氣的……在浮城生活,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還要靠意志和信心。」(〈浮城誌異?奇蹟〉)在《1Q84》,村上春樹以「9」的諧音「Q」作「Question」的代號,暗示抱持「懷疑精神」,秉持自省,以抵禦波譎雲詭的時代氛圍。《手卷》中的「Q」就包含了「回顧?適應」和「懷疑?自省」兩個層次。前者讓人拿出勇氣辨察身邊的「灰闌」,後者則讓人憑信心展開手卷式的「散點檢視」。

←{以「Q」字意象概括下文的闡釋脈絡,清晰引導讀者依循追看,增加理趣,強化記憶。

以其他名作中的「Q」字意象為鋪展材料,讓意蘊隨文意推衍逐步積厚,使文章更耐嚼。}

(4) 以〈肥土鎮灰闌記〉為例,西西先複述《灰闌記》內容,不同的是以五歲小孩壽郎為敘事者,在傳統版本中明明小孩是爭奪的焦點,偏偏卻遭消音,沒有人理會過他的意願:「你們來看《灰闌記》,是想看看包待制再扮一次如何如何聰明而且公平的京官?真奇怪,舞台上的燈光,都投射到包待制的鐵臉上,那象徵了所有的希望和理想麼?我站在他撒下的昏暗的小粉圈堙A只期望他智慧的靈光?我和一頭待宰的羊有什麼分別?」事實上壽郎的敘述,不時在劇情不同的地方插入像這樣的詰問,如此便帶蚥牧怞b不同的骨節點上作反省,整部劇本彷彿成了中國畫中的「手卷」,沒有西洋畫的透視構圖,本來該是相當「平面化」的描畫,卻因這些「散點」的反省而變得更吸引了。西西以壽郎的獨白作結,果敢地道:「我不要理會他的灰闌計,我要走出這個白粉圈兒。……各位觀眾,請你們傾聽,我有話說。六百年了,難道你們還不讓我長大嗎?」六百年還未長大的小孩的弔詭,成了突破「灰闌」困鎖的錐子,將作品引向更深邃的層次,讓我們反思自己究竟是在畫灰闌,還是困在灰闌堙C

←{將「灰闌」主題跟「手卷」敘述的特徵歸結到「Q」意象上,提升「巧喻」的精警度,使之成為亮點。又帶出「手卷」(指長卷畫)結構的第一個特徵:散點檢視。}

(5) 「手卷」的一貫讀法乃是由觀者自己動手,由左邊開卷,右邊收卷,如此中間的畫面會隨荍幭隉A觀者會感到自己隨茷e行,彷彿感應到畫中時間的流逝。《手卷》堛漣@品序列,是西西精心編排過的,例如許多人都會看得出〈瑪麗個案〉跟〈肥土鎮灰闌記〉是緊密呼應的,如以「手卷」的結構來闡釋,這兩篇作品如停在同一個畫面上,會教人感到那是最勻稱的佈局設計:〈瑪麗個案〉是20世紀50年代的西方社會爭奪孩子撫養權的個案,小孩瑪麗提出更易監護權的訴求,由於案件涉及父母的不同國籍,所以最後鬧上海牙國際法庭,法庭最後尊重瑪麗的意願,判荷蘭籍的父親敗訴,瑪麗由非親生的監護人繼續照顧。讀完瑪麗個案以後,緊接回到戲曲故事《灰闌記》便成了鮮明對比,作品茪O表現包拯的明察秋毫,並沒有尊重小孩的意願。由「瑪麗」回到「壽郎」的案例,讀者彷彿經歷了一次時代穿越之旅,從現代回到自己的文化脈絡去檢視「灰闌」的源頭,這有效地引導讀者檢視生活中存在哪些偏見的「灰闌」。

←{從《手卷》精選相關的內容作論據,使論述更具層次和說服力。}

(6) 如此追看下去便發覺,「手卷」的畫面組合不單上述兩篇,還可以是〈肥土鎮灰闌記〉搭配後面一篇寫越南難民禁閉營狀G的〈虎地〉,「灰闌」的嗟嘆涵蓋了難民營中同族相殘和中國人的同族排拒兩個層次:「中國人的地方不收留中國的難民,反而收留越南的難民,算不算公平呢?」最後以諧音「苦地」來總結「灰闌」的關注:「所有的人站立的地方,都是鐵絲網圍茠漱p小的一片苦地啊。」有了〈虎地〉作鋪墊,接續再看〈手卷〉的「特赦內地偷渡南來的無證兒童」事件紀錄,那現實中被排拒的小人蛇身影跟灰闌堻Q左右拉扯爭奪的壽郎形象成了鮮明的對照,揭示「灰闌」主題的張力包含茪ㄕP層次的疊加,不單是由內至外的拖拉,更摻雜了從外至內的擠擁和由內到外的排拒。

←{闡釋「手卷」結構的第二個特徵:通過多篇作品的互動呼應,強化主題貫串全書的張力。}

(7) 在〈手卷〉的收結點出命名原委乃因作品結構跟手卷的散點敘事近似,還道畫手卷的奧妙是「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意思是「形似」水平易達,「神似」境界難及。西西為了賦予手卷結構生命力,有好幾篇作品都運用上雙聲道來串連不同的「散點」,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這是畢羅索〉和〈雪髮〉。前者中的「我」是「薛高」和作者自身的聲道並置:薛高的眼光是發散性的,以「這是……」的句式提綱後再拓展,作者眼光則是「聚焦性」的,由於西西父親曾擔任球證,所以這聲道主要關注足球賽事中球證的活動。如此「一放一收」的討論誰是球場中的「上帝」。說是「薛高」這樣的世界級球星,卻因踢失關鍵「十二碼球」而備受壓力;說是球場上絕對權威的球證,但其功勞又常被埋沒,裁決會被挑戰,甚至被打……西西就是如此將「足球」這個稀有小說題材寫得活靈活現,可說是無出其右。

←{闡釋「手卷」結構的第三個特徵:以不同聲道串連「散點」,令文意繼續積厚。}

(8) 西西以〈羊皮筏子〉作為「代序」,許多評論到此文時都聚焦予筏子的強韌渡河功能,但我覺得西西更想強調是其可像「蒙古包」那樣裝拆,便於海陸運送的特點,這除了在暗示創作小說要有類似的靈活度和多變性外,更隱隱點出採用「手卷」散點敘述的原因。 《手卷》中的這種「靈活」不單體現為作品的表達手法,更成為書中反覆探討的「灰闌」束縛提供了釋放的法門 —— 筏子那吹脹「羊統」不就是「Q」字嗎?那突出的一撇不就是供吹氣放氣的「羊腳」嗎?如果將〈手卷〉堛漯Q變成一個角色,那麼他剛好是魯迅筆下的阿Q的鏡像。浮城阿Q,我很高興在多年後重讀終於認出你,你將會幫助我檢察身邊的「灰闌」,並提供我消弭它的勇氣、意志和信心。

←{點出「Q」意象的第二重意義:書序中提及的「羊皮筏子」的「羊統」形象,以作者的寫作主張歸納全文論述,首尾呼應,並重申全書的中心思想。}

■文:劉偉成 - 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哲學博士,牛津大學出版社副編務總監,香港浸會大學兼任講師。作品包括詩集《果實微遄n、散文集《持花的小孩》、《影之忘返》等。

圖•francescoch@iStockphoto、網上圖片、作者提供、《我城》劇照/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星笈中文 第128期]

更多教育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