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風波 八大暫收二三百海外轉校申請取錄36人
【明報專訊】華府近月宣布終止美國哈佛大學招收國際生資格,雙方拉鋸之際,本港8間資助大學早前公布措施「搶人才」。教育局長蔡若蓮受訪稱,截至上周四(6月26日),八大已接獲約850宗和海外高等教育政策「突變」相關的轉校查詢,亦已收到200至300個轉校申請,本港院校已發出近40個取錄通知,形容反應不俗。
港大取錄最多 科大收5哈佛生
教育局表示,本港4間資助大學截至上周四共發出36個錄取通知,以港大發出16份最多,其次是科大(15份)、中大(3份)和嶺大(2份)。本報昨向八大查詢,科大回覆時重申已向6名持哈佛取錄通知書或正讀哈佛的研究生發取錄通知,其中5人已接受。嶺大稱兩個獲取錄的美國轉校生將於下學年入學,就讀環球可持續發展及哲學。中大稱收到來自美國院校國際生的轉學查詢,將積極考慮。理大則稱已獲逾百宗轉校查詢,已向符合條件者發出直接取錄通知。
非本地生限額40% 蔡稱非封頂
現時八大非本地生限額為核准學生的40%,被問到會否再放寬,蔡若蓮稱40%只是階段性目標,「唔係一個ceiling(封頂)」,現時未定放寬時間表,又稱自從本學年放寬限額後,個別院校已用三成多,但八大平均只用兩成多,她認為現階段並非限額不足,而是院校需時增添配套。
八大上學年取錄1.48萬名非本地學士生,當中逾七成來自大陸、澳門及台灣,有意見質疑收生不夠國際化。蔡說綜觀全球,中國輸出最多留學生,全球非本地生比例亦以中國佔大多數,其次為印度,認為香港的內地生比例儘管較其他國家高,但非特別高,始終香港和內地近。她說各院校目前已有意識鼓勵海外招生,但不會為「溝淡(內地生)比例」犧牲人才質素。
大學國際化撥款倍增至4000萬
蔡若蓮另透露,明年將增加教資會予大學校長會國際化小組的撥款,由今個三年期約2000萬元升至下個三年期(2025至2028)約4000萬元,鼓勵八大推廣「留學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