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桃杯戟 斟滿蛋糕香
2022/6/23

我在連續幾天假期中,讀了一本有關蛋糕的書。這書談到「杯子蛋糕」(cupcake)的段落,讓我想起冰室餅櫃裏的「合桃杯戟」(walnut cupcake):「杯」是意譯的cup;而「戟」就是音譯的cake了。現在很少人叫cupcake做「杯戟」,大多叫成「杯子蛋糕」。為什麼不叫「杯戟」呢?這名字明明很可愛啊。
杯戟(杯子蛋糕)的「杯」
那本有關蛋糕的書,原名是Cake: A Slice of History;中譯本的書名則弄得有點複雜,叫《蛋糕裏的文化史:從家族情感、跨國貿易到社群認同,品嘗最可口的社會文化》。作者艾莉莎‧萊文(Alysa Levene)是歷史學的學者;她以8款著名蛋糕,包括婚禮蛋糕、生日蛋糕及杯子蛋糕等為例子,追蹤蛋糕誕生過程背後的社會文化。她提到杯子蛋糕源自大眾對以「人」為份、一人享用的蛋糕之需求;這樣做出來的蛋糕步驟簡單,非常適合家庭、小孩製作;如把做好的杯子蛋糕裝飾得小巧精緻,它又可以化身成潮流小食。
「杯子蛋糕」的「杯子」是什麼意思呢?艾莉莎‧萊文認為,「杯子」最初的意思,是用來烤蛋糕的容器;直至伊麗莎.萊絲莉(Eliza Leslie)出版《七十五道酥皮點心、蛋糕和甜點》(Seventy-Five Receipts for Pastry, Cakes, and Sweetmeats,1828年)後,「杯子」方確立為量度材料的工具和單位。我們現在讀到的杯子蛋糕食譜,大多兼取新舊意思:先用杯子來快捷地量出所需食材,再用杯子來為蛋糕定型。
基本配方:1杯+2杯+3杯+4杯
艾莉莎‧萊文詳細地講解了杯子蛋糕的來歷,卻不大具體說明它的食材,只概略點出當下最常見的「杯子蛋糕」配方:1杯牛油、2杯糖、3杯麵粉、4杯雞蛋,大抵發展自伊麗莎.萊絲莉的食譜。
所謂「杯」,是個比例,所涉食材的重量其實各不相同;即1杯糖的重量,並非1杯麵粉的重量,只是兩者剛好都能用同一隻杯盛起來而已。我們若把「杯子配方」換算成實際重量,便可發現:比起天使蛋糕(angel cake)、海綿蛋糕(sponge cake),杯子蛋糕的比例,更像磅蛋糕(pound cake)。這讓我想起,「磅蛋糕」除了叫「切蛋」,也叫「方戟」呢。
常溫糕點的好拍檔:擂油法(creaming method)與切拌(folding)
伊麗莎.萊絲莉的杯子蛋糕配方除了牛油、糖、麵粉和雞蛋,還會用牛奶;但我略去了牛奶,因為我想要減少蛋糕的水分,讓蛋糕在常溫之下更耐放。
如果糕點想要常溫儲存或帶到戶外食用,就要避用夾心,減少水分;提高油分、糖分。選擇用「擂油法」來混合材料的款式,好像杯子蛋糕、磅蛋糕、牛油酥餅和曲奇,都很適合。「擂油法」利用擂打動作;即不斷有節奏地向同一方向拌勻油分和糖分,把空氣打進油分中,形成了糕點膨脹的條件。「搓擦法」做的(rubbing-in method)也適合,但比「擂油法」稍難,夏天常常做不好,留待冬天更好。
有些人雖然很會運用「擂油法」;但加入麵粉時不小心過度攪拌,打出了麵筋,也打散了空氣,最後只能烤出一塊石頭。這時候應運以「切拌」(folding)的方式,用鐵匙或刮刀,在牛油與麵粉之中垂直,緩慢地重複劃「十」字、「の」字,就能既拌勻材料,又拌入空氣。去年11月一起做牛油酥餅的時候,也曾談到「擂油法」和「切拌」,可參考一下。
這款杯戟的配料只有合桃,相當耐放。因沒有牛奶,須減去糖分、麵粉,所以蛋香會更濃郁,味道偏甜而外皮香脆;這正是我們再拿一個杯子來泡紅茶、咖啡的時候。
 
 
 
廣                             告
 
 
主頁  |  飲食新聞  |  食物解碼  |  明廚食譜  |  酒樓精選推介  | 聯絡明廚  |  小幫手  |  廣告刊登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Ming Pao Daily News Web Channel Series - Food Channel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