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布甸、糖不甩 童年甜美回憶
2023/8/3

小時候,媽媽會心血來潮做甜品作為下午茶或飯後點心,有些是季節限定,像冬季會有薑汁番薯糖水、湯圓等,吃過後人也暖和點。
夏天的話更讓孩子期待,下課後做完功課,打開雪櫃,取出一杯冰冷甜品,坐在瓷磚地板上,吹着風扇,邊吃邊看卡通片,悶熱隨之統統散去。
甜品之中,最讓人懷念的是芒果布甸和糖不甩。滑溜的芒果布甸,夾雜滿滿果肉,淋上少許花奶,果香加上奶香,讓人停不了口。
煙韌的糖不甩,沾滿香口花生碎和砂糖,簡單而幸福的甜味,反覆咀嚼仍是回味。兩道甜品做法簡單,只是長大後很少機會吃到,即使吃得到,味道也不及當年家裏的味道。「好易啫,容乜易吖。」
媽如是說。雖然大部分食物經她的手,都會被列入容易級別,但這次倒是真的,藉此機會把食譜記下來,保留一點童年回憶。
七彩啫喱糖
除了紅綠豆冰條,媽會做椰汁西米露,還有啫喱杯。對,就是那種七彩顏色、帶點人工味道的啫喱,只消用熱水溶化啫喱粉,倒入半透明膠杯雪至凝固便可。在特別日子,例如學校大食會,或是孩子聚會,媽會用上不同口味做成啫喱糖,由於做法太簡單,我小時也會幫忙一起做,啫喱糖沒有成為我們長大後也喜愛的甜品,但滿載兒時回憶。
土炮紅綠豆冰條
炎炎夏日,尤其是爸也休假在家的日子,媽會煮紅綠豆沙(爸愛吃綠豆,但媽怕寒涼,總會混合紅豆同煮),做好一大鍋放入雪櫃,午後舀一碗捧着吃,很消暑。我們偶爾會把多出來的豆沙糖水製成冰條,用模具做出來形狀像極市售冰條,只是沒有添加色素,外表啡啡的不太吸引,內裏卻是滿滿的豆,真材實料。媽說以前沒模具,她跟弟妹們乾脆把豆沙糖水倒進水杯,隨便放入用過的冰條棒就放進冰格,挑着歪歪斜斜的冰柱,也吃得很滋味。冰涼又甜甜的東西 ,不論什麼年代的孩子也不會抗拒。
足料布甸 啖啖果肉
後來,啫喱再進化為芒果布甸,媽笑說可能是看到啫喱粉包裝盒附有食譜,便試試跟着做。買了芒果回家,至少要在室溫放個幾天待完熟,至果皮開始皺起,長出細小斑點醜醜的才夠香甜。自家製作當然不吝嗇,做6小杯布甸,至少用上6個腰芒,媽除了將果肉切粒,還會隨意剁碎果蓉混入布甸液,因此每一口布甸也夾帶着鮮芒肉。最近媽再加添一種食材——雲呢拿雪糕,做出來的布甸更添奶香、更順滑,實在太邪惡了!讓人無法抵抗 ,每晚也禁不住從房間溜出來吃一杯,很快便吃清光。
說起來,家裏做的大多是口味清爽的甜品,當作下午茶或飯後點心,孩子吃了不會撐得吃不下飯。除了以上的,還有各式中式糖水和糕點,偶爾會做海綿蛋糕,哥哥和我往時會搶着打蛋白,要打至反轉盤子放在頭上也不掉下來的程度才行,打不久手就痠了,最後還是要媽媽來收尾。叮!蛋糕焗起,客廳飄着牛油和雞蛋香氣,媽會用小碟分着一人一件,泡一壺西式紅茶,伴奶茶或檸檬茶同吃,蛋糕中心鬆軟,表面和邊緣略帶焦香,真教人懷念呢。這些家庭式little treats看似平凡,但在cafe和蛋糕店不太盛行的年代,對孩子來說已夠難忘。
爸爸自製糖不甩
另一道讓人念念不忘的甜品是糖不甩,簡簡單單,不就是糯米糰,加上花生碎和砂糖,但要在坊間找到可口的糖不甩也不易。
對糖不甩的記憶源自幼稚園,放學一步出校門便會看到小販阿姨售買糯米糍和糖不甩,一份糖不甩才五元十塊,阿姨會打開盒子,用剪刀分出一大塊糯米糰,將之放進花生砂糖池,看着阿姨揮動剪刀,發出清脆聲響,轉眼間大糰子變成小糰子們,在池中滾動沾滿花生砂糖,放入薄薄膠兜仔,插上牙籤便送到我手上,挑起來黏乎乎的,放進口中還是暖,未到家門,就會被我清掉。
然後某天,爸突然着手在家做,自己炒花生、去衣、壓碎,再混入白砂糖,又草草抓一把糯米粉,邊加水邊用手感受粉糰硬度,搓成湯圓狀煮熟便是,沒依據什麼食譜,隨意得很,吃起來卻很對味。
我曾在糖水舖吃過糖不甩,有些糯米糰不夠煙韌,有些裹上厚糖漿太甜膩,而且往往只灑上丁點兒花生碎。我總覺得吃糖不甩,就是要把糯米糰栽進花生裏,滾呀滾,每一處也沾上花生碎才夠過癮!
 
 
 
廣                             告
 
 
主頁  |  飲食新聞  |  食物解碼  |  明廚食譜  |  酒樓精選推介  | 聯絡明廚  |  小幫手  |  廣告刊登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Ming Pao Daily News Web Channel Series - Food Channel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