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菜:意大利蔬菜湯
2021/7/29

記得人生第一份全職工作要到美國執勤,抵埗後天寒地凍,又累又餓,想喝碗湯馬上去睡,就在酒店大堂的bistro買了一杯(用紙咖啡杯裝的)minestrone。
當時我不知道minestrone是什麼,也不懂怎樣讀,因為這是唯一的熱湯選擇,所以買了。
我在飢餓的狀態下,亦覺得相當難吃,是淡而無味的糊狀豆湯,內裏有其他煮得很軟的粒狀蔬菜和入口即融的通心粉。後來在世界各地的機場、快餐店、咖啡廳、bistro也看見minestrone,中伏數次後,我就把「minestrone」和「難吃的東西」畫上了等號。
之後在意大利見到這道湯品,完全沒有意欲嘗試。後來才知道「minestrone」是意大利語,即意大利蔬菜濃湯;而minestra,則是意大利蔬菜湯。
1.不時不食、在地食材
意大利蔬菜湯的食材配搭和烹調方法非常之多,沒有所謂最原始的食譜。不時不食、在地新鮮食材是意大利蔬菜湯的精髓。我笑說如果被綁架到意大利,只要你告訴意大利mamma你正在吃什麼樣的意大利蔬菜湯,她就能馬上準確地知道你身處的位置。
意大利南部的意大利蔬菜湯的主調由番茄、蒜和橄欖油組成,通常加入意大利麵。在中部則以豆類為主,並加一塊厚麵包;北部的通常是葉菜和新鮮香草,加入米一起煮。
煮湯的食材帶出湯品的風味,而煮湯的時間決定食材如何帶出湯品的層次與質感。例如煮意大利蔬菜濃湯(minestrone),就先把洋葱、甘筍、西芹和薯仔炒好,加入番茄和高湯熬煮2個半小時,再加入豆類煮至理想的濃稠度,最後才加入其他蔬菜。這樣會煮出濃郁綿滑的湯底,煮出軟而不爛的豆類和爽脆的蔬菜,只靠食材本身而煮出濃稠的湯底,毋須加任何其他增稠劑(如麵粉和忌廉之類)。如要煮意大利蔬菜湯(minestra),想要較清淡和精緻,必須把蔬菜切成大小一致,因為每種蔬菜所需的烹煮時間各有不同,每款蔬菜逐一汆燙至八成透,最後一起放到已調好的高湯底中烹煮餘下的兩成,這樣就不會有一些蔬菜過生或一些煮得過軟。
蔬菜湯和肉湯結合
由於在各地bistro曾經中伏,對意大利蔬菜湯一直敬而遠之,直至第一天到達我的host family餐廳,放下行李,Mamma Teresa即給我一碗他們家的鎮店招牌菜:Minestra Maritata(美國人翻譯成wedding soup)把我對意大利蔬菜湯的偏見擊得粉碎。「婚禮湯」的翻譯我覺得有點奇怪,其實它並非在婚禮飲的湯,而是比喻像婚姻般的湯。Mamma Teresa的蔬菜湯,以7種當地野菜和蔬菜、加上附近小農的辣肉腸(salsiccia piccante)、風乾火腿骨、煙豬面頰肉(guanciale)、豬腳、豬耳等,做成Minestra Maritata,蔬菜湯和肉湯分別熬煮,上菜時才把肉湯加到已裝有一半蔬菜湯的碗內,兩種湯完美結合,配上pizza ionna(一種以玉米糊polenta放入土窰烤成的麵包)一起吃,就如婚姻一樣美好,是Minestra Maritata的意思。有時Mamma隨意煮純素的蔬菜湯給我作福食,如香草蠶豆湯、西蘭花麵包湯、番茄雞心豆湯等,也是美味得驚為天人。
歷史悠久的主食
相對於到18世紀才大眾化的意大利麵,意大利蔬菜湯是歷史悠久的主食。在中世紀的意大利,小麥麵粉是非常珍貴的食材,富裕階層才能享受小麥麵粉做的麵包,一般百姓只能吃混合了雜糧、如斯佩爾特小麥(spelt flour)、祼麥、小米、大麥等做的麵包,和以穀物和蔬菜煮成的雜燴蔬菜湯作為主食。即使在13世紀意大利麵開始普及,以小麥粉做的意大利麵,仍然是屬於上流社會的美食,勞動階層只能在慶祝祭祀時才會吃意大利麵。意大利麵也會被放入湯中成為意大利湯麵(pasta in brodo),或成為蔬菜湯的配料,和其他穀物一樣煮30分鐘至2小時至非常柔軟才食用,意大利蔬菜湯可說是意大利麵的原形。
所以如果我們上意大利餐廳吃套餐,會見到意大利蔬菜湯、意大利麵和意大利燉飯(risotto)都歸類為開胃菜(antipasti)後的「第一道菜」(primi piatti),是屬於澱粉質的主食,而不是港式西餐廳般把雜菜湯視為餐前湯放於套餐中。
回想起在美國酒店大堂那杯意大利蔬菜濃湯,湯中那入口即融的通心粉原來是模仿中世紀的食法啊!那些中伏之蔬菜濃湯,大概是因為廚房設施與人手有限,為方便快捷而混合各種罐頭而成,加上烹煮過久的結果吧。
2.第一道菜(primo piato)
Menù一字是18世紀末意大利由法國借來的字,本身意義是清單(lista)或筆記(nota),是16世紀意大利城邦貴族的管家用來為主人計劃和組織宴會、調配人手、例出食材預算、管理幾十至百多道菜式與娛賓節目流程的專業文件,當然這宴會的形式是深受當時美食先驅的法國所影響。後來除了管家手頭上的專業文件(menù),每名賓客均獲一份說明宴會流程菜單(menù),到19世紀傳到酒店業發展成像現今上餐廳點餐前讀到的菜單。
意大利統一後,貴族管家的餐單組織方式被一般家庭應用到日常、節日和宴會的菜單規劃,但慢慢冒起的資產階級具獨特的生活方式,不再模仿貴族的奢華飲食。一位出生於米蘭的醫生Angelo Dubin在食譜「Cooking for Delicate Stomachs」(La Cucina degli Stomachi Deboli, 1857)提倡四道菜的日常晚餐:一道湯,一至兩款肉類,或一款肉類加一道熱食配菜和甜品。午餐應只有兩道菜:意大利麵,一道肉類與配菜。這種給胃虛者的飲食建議大受歡迎。
意大利料理之父Pellegrino Artusi在1891年寫成Science in the Kitchen and the Art of Eating Well(La Scienza in Cucina e L'arte di Mangier Bene),收集及整理意大利各地食譜和分享飲食心得,奠定了近代意大利人的生活形態和飲食哲學。
正規餐廳的菜單
這是近代節慶或假日家庭聚會、宴客和正規餐廳(ristorante)的菜單,如果上fine dinning的餐廳,開胃菜前有小口菜(stuzzichini, 即法國的amuse bouche),之後2至3道antipasti,2道primi,2道secondi(當然分量會少得多),芝士之前會來一個雪葩(sorbetto)或甜品之前來一客pre-dessert作清口菜。吃完甜品後,上咖啡時會配上小甜點(piccola pasticceria)。
開胃菜和甜品不會出現在一般家庭平日的餐桌上,只有一道primo和一道secondo,先吃小量澱粉質(primo),再吃較豐富的肉類或魚類(secondo)和配菜(contorni),如只淋上橄欖油和醋的青菜或番茄沙律(對!沙律屬於配菜而不是開胃菜),這樣就不會吃過量的肉類,保持每餐營養均衡,而甜品則以水果代替,甚至省略,但餐後的咖啡必定登場。當然,只有開胃菜和primo,或只有開胃菜和secondo的餐桌也十分常見。
以下是根據Mamma Teresa煮給我的福食而演化的快速煮意大利蔬菜湯,用在香港可買到的本地蔬菜,除了雞心豆從意大利來,其餘都是本地菜:有林村的番茄、八鄉的洋葱、粉嶺的甘筍和茴香、坪輋的法豆、蕉徑的萵筍、西芹和薯仔,一次煮一大鍋,趁熱放入剛好一人份的玻璃瓶,扭好蓋放入雪櫃(可存放1個月)或冰格(可存放3個月),成為我的懶人罐頭湯,翻熱就可以吃了。
 
 
 
廣                             告
 
 
主頁  |  飲食新聞  |  食物解碼  |  明廚食譜  |  酒樓精選推介  | 聯絡明廚  |  小幫手  |  廣告刊登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Ming Pao Daily News Web Channel Series - Food Channel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