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味炸彈 自製杯麵
2022/6/2

我家有一個超愛吃杯麵的人類,他自稱是杯麵教的忠實教徒。
自問煮食上還不賴,而且作為一個real food修行者,家中這個杯麵教教徒的行為令我自尊受傷。
在假期的夜半或打風天,為維護尊嚴,我需與時間競賽,在他有吃杯麵的意欲前上菜,carbonara或明太子意大利麵目前還可成功擊退杯麵。為了吃杯麵,他甚至會以女性主義的語言來堆砌歪理,向我解釋杯麵能如何將女性從家中廚房解放和令世界和平。無論如何,他就是喜歡吃杯麵。美國政壇人士常說:「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所以我決定給他做一個杯麵。由於杯麵的原型就是拉麵,就由了解拉麵開始。
從庶民食物到國際美食
1853年開始美國要求江戶幕府開放港口,一連串相關條約簽訂後,除了歐洲商人,也很多中國商人進駐,拉麵便由中國商人引入日本。最初中國商人在橫濱、神戶、長崎和函館這些貿易協定港口地區開中菜館,為當地的同鄉工人、商人和學生提供飲食,其中一道只有青葱的雞湯麵名為拉麵,日本人叫這做「南京麵」。1899年日本政府取消外籍人士必須居住指定區域的法規,在日本定居的外籍人士能在日本各地自由經商,拉麵隨之進入日本人的生活中。甲午戰爭(1895年)後日本開始工業化,大量勞工從農村湧入城市,快捷、便宜、美味且富能量的拉麵正符合工業生活所需,那時拉麵被稱為「支那麵」,是一種地位低下的食物,中式料理店、喫茶店、洋食屋和麵攤是供應拉麵的主要場所。到二戰日本戰敗,日本人為避免使用帝國主義用語才改稱為「拉麵」。日本戰敗後處於嚴峻的饑荒時期,尤其日本人極度依賴的稻米短缺,美國以救援為名大量傾銷大麥和豬油到日本,大麥和豬油也流入了黑市(在當時資源配給制度下,所有餐廳為黑市經營)令因戰爭爆發而消失的拉麵回歸,在糧食短缺下成為受歡迎的主食。1955至1973年間日本經濟急速起飛,拉麵符合所需地成為城市上班族和學生的主食,也成為大都市、年輕、新生活的象徵。1980年代,拉麵隨日本流行文化(如電動遊戲、動漫和音樂等)通向世界,現今發展成獨特創新而百花齊放的專門料理,一些拉麵店更躋身精緻餐飲行列。
從拉麵到杯麵
二戰後,生於台灣的企業家安藤百福(原名吳百福)希望解決戰後日本都市飢餓問題,讓人們在家也可吃拉麵,而不用在寒風下排隊吃黑市拉麵,同時抓緊商機,使用美國大量傾銷的小麥製造即食拉麵。經過一整年研究,1958年安藤以健康營養食品為包裝推出即食「日清雞湯拉麵」,透過電視廣播大肆宣傳而深入民心,其受歡迎程度令抄襲和偽造品大量出現。1960年代末,安藤欲將雞湯拉麵推廣到美國。他留意到美國人喜愛用發泡膠杯的習慣,並從飛機上罐裝夏威夷果仁的塑膠蓋得到啟發,於是1971年9月18日第一款合味道杯麵誕生。雖然以各種方法宣傳,但到1972年2月為期10天的「淺間山莊事件」才受注目。當時新左翼激進組織「聯合赤軍」殺人後,為逃避警方追捕躲到輕井澤町的淺間山莊,並挾持山莊經理的妻子,雙方駁火後僵持,日清以零售價的一半為警方提供大量杯麵,警察在嚴寒環境下吃熱騰騰的杯麵畫面,出現在全國收視率達89.7%的電視現場轉播中,合味道旋即廣受注目,亦成為日後天災時的補給品。
鮮味
杯麵和即食麵之所以令人欲罷不能,除了方便,是因為鮮味(うまみ, umami)。喜愛鮮味是人類的天性,因為鮮味代表食物營養豐富且含大量容易吸收的蛋白質。鮮味是指麩胺酸鈉(monosodium glutamate,簡稱MSG,即常說的味精)的味道,是繼甜、酸、苦、鹹後第五種基本味道,在1908年由日本化學家兼教授池田菊苗從昆布中發現。之後池田更創立「味之素」公司生產味精,以調味料行銷。2000年科學家發現味蕾中的鮮味受器,引發更多關於鮮味的研究,鮮味也成了料理界的關鍵詞。除了MSG,令人嘗到鮮味的物質還有鰹魚乾中的肌苷酸鹽(inosine-5-monophosphate, IMP)和乾菇中的鳥苷酸鹽(guanosine-5-monophosphate, GMP)等(所以加工食物包裝上列明不含味精/MSG,其實可以含其他增味劑,如IMP和GMP,因為它們真的不是MSG呀)。形成鮮味的是游離胺基酸(分子較小的蛋白質),在很多新鮮食物中存在,鮮味明顯的有肉類、海鮮、菇菌、牛奶、番茄等,可以透過烹煮、發酵、熟成、醃漬和脫水令更多蛋白質分解為游離胺基酸,呈現更多鮮味,這是為何燉肉、番茄醬、味噌、風乾火腿、乾香菇、芝士能如此衝擊味蕾的原因。當然MSG、IMP和GMP等這些鮮味物質也可透過從澱粉水解或微生物發酵,大量生產為味精和增味劑。很多科學家指出味精對身體其實無害,因為這些物質也會在天然食物中出現。不過,問題是味精能令劣質食物偽裝成營養豐富的食物。那些充滿味精的垃圾食物,除了高脂高鹽,也添加了會擾亂腸道菌平衡的防腐劑和甜味劑等,而且味蕾有慣性,長期吃濃味的劣質食物令味覺變鈍,再吃不出天然食物的真味,分辨不到食物的優劣。
 
 

廣     告

 
 
 
 
主頁  |  飲食新聞  |  食物解碼  |  明廚食譜  |  餐館精選推介  |  聯絡明廚  |  小幫手  |  廣告刊登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Ming Pao Daily News Web Channel Series - Food Channel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Tel.: (604) 231-8998     Fax: (604) 231-9881/9884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