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的一碗印尼
2025/5/22

除了讀大學的幾年,人生大部分日子雖都生活在屯元天,卻一直是個披上重盔甲的寄居者,這些地方只承載我的一堆記憶碎片。也許樣子長得過於人畜無害,無論住公共屋邨或私人屋苑,總遇上沒有界線感的鄰居「關心」我的生活,於是決心要逃離人群,從未(也不想)與社區連結。
近年大部分一起成長的好友都各散東西,作為目前還留下來的人,想卸下盔甲,多認識仍留下來的人,感受香港的美好。我喜歡元朗。這個也許被視為鄉下又野蠻的「元朗國」,偏偏奢侈品牌店一家接一家開(誰要在住宅區逛完超市順道買勞力士和金器呀?)。
雖然疫情至今商店不斷大洗牌,最近更有點凋零冷清,但在大商場圍城之外,仍能在街道上感受過去遺留的踏實生活感。
陌生又美麗的印尼
最近參加了一個叫「文化餐桌」的活動,認識元朗的印尼社群和飲食文化。活動的牽線者是來自印尼的大學交換生K,是位友善溫文、笑容可掬的男生,在香港生活了兩年多。他以幾個關於印尼的簡單提問作為暖場遊戲。我從沒遊過印尼。關於印尼,印象就只有網絡上婆羅浮屠和峇里島梯田的照片。有住歐洲的朋友每逢冬季就去峇里島度假一個月,大讚印尼的美麗。
印尼是年輕的國家,在二戰結束後才宣布為共和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尼擁逾17,000座島嶼,東西最遠距離約5100公里(相當於從上海到土庫曼斯坦(Türkmenistan)東邊邊境的距離),海域佔印尼總面積的81%,陸地面積190萬平方公里(稍僅次於墨西哥),居住360多個民族。2025年,印尼人口超過2億8000萬,世界排名第四,有超過700種語言,是全球最多回教徒的國家。
海上帝國與列強爭奪
印尼的美麗,長在錯綜複雜的泥土上,紛繁的地緣、人文、宗教與政治交織。印尼長久由眾多封建領地構成,以本土王國或族群部落為核心。 印度、波斯和阿拉伯人先後帶來貿易和宗教。在2至7世紀之間,陸續出現不同規模的古王國。7世紀,室利佛逝靠海岸貿易崛起,馬打蘭王國在爪哇中部平原以農業立國。13世紀,東爪哇信訶沙里王國(Singhasari)的控制權伸延到馬六甲海峽與爪哇海。14世紀的滿者伯夷帝國(Majapahit)更是東南亞強大的海上帝國,其版圖涵蓋今日印尼與馬來西亞的大部分地區。印尼群島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與重要的海峽地理優勢,長期以來成為各方勢力爭奪的焦點。16世紀初,葡萄牙人也為爭奪香料與貿易據點加入戰場,展開歐洲殖民的序幕。整個17和18世紀,主要是荷蘭和英國在印尼群島和馬來半島的殖民角力戰。19世紀初,印尼和馬來西亞地區分別為荷蘭和英國所「擁有」。踏入20世紀,在荷蘭的高壓統治下,印尼民族意識逐漸萌芽。二戰時,印尼落入日本軍國手中,日本在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後無條件投降,印尼馬上宣布獨立,繼而翻開政治勢力鬥爭的新章。
元朗印尼俱樂部
每逢假日,元朗賽馬會廣場便成了印尼家庭傭工的大客廳。經過廣場轉入宏發徑,便到達她們的假日俱樂部:合益商場。除了印尼雜貨店,還有時裝、理髮、美甲等小店,滿足她們消閒所需。也有些人只坐在小店提供的椅子,與遠方的家人視像通話。已在商場3樓屹立20多年、播流行廣東歌、透出紫紅燈光的Neway,反成一幅格格不入的怪異風景。踏進合益商場,K頓時變身親善大使,擦身而過的印尼人幾乎都向他打招呼。語言大致反映整體民族性格。日語有極複雜的敬語,重視權力階級,得從字裏行間和文法中閱讀空氣(壓力山大);法語文法複雜,就算文法正確,只要某個單字發音不夠精準,法國人便翻白眼表示完全聽不懂我講什麼(好大打擊);意大利語文法也不簡單,但用字能省則省,就算我的文法錯得亂七八糟,只要單字用對,他們聽得懂,都會熱烈「BRAVA BRAVA」地讚。印尼官方語言為印尼語(Bahasa),是印尼700多種語言中的共通語言。相對其他語言,印尼語不太講究文法,大概把單字堆在一起就能順利溝通,無論講些什麼都能逗得她們哈哈大笑(也可能是我的印尼語講得太滑稽)。
印尼人好客友善,慷慨大方。我們每造訪一間印尼商店,話還沒聊上幾句,老闆便熱情請客,送上飲料。我們堅持付錢,她找錢竟找回一半;有次我在餐廳用餐,遇上開齋節,老闆送我一盤慶祝小吃,說要普天同慶。而且他們普遍性格隨和,對突然出現的一群陌生人毫無戒心,很快就熱絡地聊起來。我問做家庭傭工的姐姐們關於在香港的飲食喜好,出乎意料地,她們最喜歡的竟是譚仔。她們說因食材的差異,在香港的印尼菜總找不到家鄉的味道,僱主大多不允許用廚房煮自家食物,放假吃譚仔最過癮。
療癒系雞湯
一個東西橫跨5100公里的群島國家,地方菜自然東西南北大不同,單是米飯的烹煮方法已千變萬化。蘇門答臘料理深受中東與印度影響,以咖喱燉煮肉類與蔬菜為主;爪哇料理以本土風味為基礎,混合中國元素。印尼的料理和文化一樣,交融不同族群特色,多元而統一,構成印尼獨有的風味。K帶我們去一家藏在元朗鬧市的食店,說那家店與他在雅加達吃到的味道一模一樣(不過菜單所標的價錢是當地的10倍。K說他在香港一個月的租金,等於雅加達兩年的房租哩)。印尼料理以辛辣著稱,入口一刻風平浪靜,強烈的後勁慢慢在喉嚨爆發,且久久不散。印尼人對味蕾刺激似乎有偏執的喜好,菜式中常見各種炸物。除了辛辣,鹹香中結合甜、酸、苦等多重味覺與口感,也重香氣的呈現,味道濃厚、層次豐富。在我看來,印尼料理混合了很多爪夷料理的特色(融合阿拉伯、波斯、黎凡特Levant和北印度的穆斯林混血料理),風味又在中國與泰國菜之間搖擺,重香草而輕香料。
我們吃了半頁菜單的菜式:巴東牛肉飯、肉丸湯麵(Bakso)、牛肉湯(Rawon)、炸鴨腿飯(Nasi burung dara)、Gado-gado沙律等。全都很簡單樸實,卻令人滿足溫暖。我最喜歡Soto。菜單上只寫「Soto」,上菜的實際是雞湯(Soto Ayam),湯中有各種配料、米粉和飯,樣子有點像客家湯飯,調子有點似潮州粥。印尼旅遊局將Soto列為五大國民料理之一(其中還有巴東牛肉、印尼炒飯Nasi goreng、Gado-gado和沙嗲串燒)。Soto遍佈整個群島,從蘇門答臘西岸到巴布亞東部,各地都有他們的演繹方式。Soto大致可分為清湯和加入椰奶的濃湯。Soto ayam屬清湯類,是Soto中最受歡迎的一款,通常以主菜形式登場,也可作為前菜或佐餐湯享用,十分安心療癒,一試便馬上列入我的comfort food名單。
 
 

廣     告

 
 
 
 
主頁  |  飲食新聞  |  食物解碼  |  明廚食譜  |  餐館精選推介  |  聯絡明廚  |  小幫手  |  廣告刊登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Ming Pao Daily News Web Channel Series - Food Channel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Tel.: (604) 231-8998     Fax: (604) 231-9881/9884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