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放在冰箱冷凍後的牛肉變黑了,是否壞了﹖

A:當準備牛肉料理時發現從冰箱取出的急凍牛肉呈現黑色,可能會擔心牛肉是否已經變質壞掉。辨別牛肉是否新鮮是很重要的一步﹐首先需了解牛肉的本來顏色。常見的紅肉(牛、豬、羊等)和白肉(雞肉)之間的色澤差異,主要是紅肉含有較高的「肌紅蛋白(又稱肌紅素)」,它負責運輸氧氣並賦予牛肉鮮紅的色澤。
肌紅蛋白就像小卡車,當肌紅蛋白裝滿氧氣時,它會讓肉看起來很紅;如果沒有氧氣,肉就不這麼紅。牛肉最紅,是因為肉裡的肌紅蛋白比較多,相對來說,雞肉裡的肌紅蛋白較少。

牛肉的色相
鮮紅色:很多人覺得市場或超市的牛肉最新鮮,因為牛肉的顏色通常是鮮紅色。但要知道牛肉的顏色是受到「肌紅蛋白」影響,鮮紅肉色是肌紅蛋白和空氣中的氧氣結合後的顏色,牛肉原始顏色其實是偏向暗沉的黑紅色。
暗紅色:暗紅色的牛肉最常見於真空包裝的牛肉,因為真空包裝的技術將氧氣隔絕,顯現出牛肉肌紅蛋白的原始顏色。當牛肉從真空包裝拿出來一段時間後,就會逐漸變成鮮紅色了。用真空封裝的肉品會比鮮紅色的肉更新鮮,優點還有不容易滋生細菌讓食物變質。

粉紅色:有時候會發現牛肉即使煮熟了,顏色卻還是粉紅色﹐這是因為牛肉裡有一種,不容易因為熱就改變顏色的小蛋白叫做「去氧肌紅蛋白」。此外,當牛肉跟含有「亞硝酸鹽」的蔬菜一起煮時,例如:菠菜、白蘿蔔,也可能讓牛肉出現粉紅色。
褐色:當牛肉和空氣接觸後可能會氧化變成褐色,這種肉仍然可以吃,並不是牛肉壞掉顏色,但最好快點處理掉。若你買一大盒的肉,發現上面的牛肉顏色呈鮮紅色,底下卻是褐色,那是因為底下的牛肉,被其他肉壓住而缺氧。

綠色:如果愛吃牛腱,可能有看過牛腱上會有一些綠色或金屬光澤,那是因為牛肉裡面有微量金屬和礦物質累積的關係,不是牛肉有污染或中毒,所以放心吃就好。
灰白色:牛肉呈現灰白色,這可能是冷凍過程中「凍燒」,這常見於肉品冷凍不當的時候。雖然凍燒會影響肉的外觀和口感,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吃了不會對身體有害。不過為了享受美味的食物,可以將變色較重的地方切掉。

冷凍燒傷
如果肉類沒有包好放在冷凍庫,水分因此不斷流失,便會出現冷凍燒傷狀況,肉類從微觀來看,冷凍導致水分流失之後就會留下許多孔洞,這些孔洞會大大增加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導致加速氧化。這個氧化雖然不伴隨腐敗(畢竟冷凍環境)但沒了水分的肉一定乾柴,而且油脂氧化之後就會有油耗味,所以雖然吃了有可能沒事,但是不可能好吃。一般消費者看不出肉色變黑的不同,要如何判斷肉變黑到底是壞了沒壞?當看到一塊黑肉,首先要注意他的包裝狀況,真空是否安好貼緊,有沒有破包,裡面有沒有冰晶。如果包裝看起來沒問題,看一下日期也正常,那他很有可能只是缺氧的黑。如果冷凍肉退冰前看起來纖維感明顯又偏白或偏黑,那就是可能沒包好加上冰太久,已氧化,解凍之後高機率會變黑。

如何辨別牛肉壞掉?
當牛肉的顏色從充滿活力的鮮紅漸漸地變暗沉,甚至進展到黑褐色時,意味著牛肉的新鮮狀態開始走下坡。新鮮牛肉應該是均勻且帶有光澤,而脂肪部分呈現白色或乳黃色。如果按壓牛肉後彈性差,甚至凹陷,或發現脂肪失去了光澤,那可能就是牛肉不新鮮的跡象。
至於牛肉是否已經變質,除了看顏色變化,還要聞聞牛肉是否散發異味,或觸摸時是否產生黏液或拉絲。購買牛肉時,記得要先「看」牛肉色澤、「聞」牛肉氣味,最後如果可以,記得「摸」牛肉的彈性,以及是否有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