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從來俠女出風塵.清熱瀉火 (黃潤波醫師)

[2013-02-19]

黃潤波醫師,香港大學中醫內科碩士、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生,現為香港註冊中醫師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營養學高級文憑課程客席導師,對內外婦科、養生、針灸推拿及西醫藥理均有深切研究。著作《健腦食療》等由萬里機構出版。(wongyunpo@graduate.hku.hk)

豆腐魚肚羹
材料:豆腐兩磚,魚肚四兩,雞湯適量
製法:豆腐洗淨切粒備用。魚肚飛水後切粒,放進雞湯中,煮至稔身,再放進豆腐粒即成
功效:清熱滋陰

廣東人說「食人豆腐」,是指佔人便宜,揩人油水,俗點說句,即是「抽水」。呃鬼食豆腐,就是騙人,沒人會相信你的說話。但豆腐是健康食品,是千真萬確,不是騙人!

豆腐兩種主要成份,一是黃豆,一是石膏,黃豆的益處,不用多說,今天只討論石膏。石膏其一的作用,是助豆腐凝結,人所共知,但石膏還是一味良藥,中醫用以入藥,已超過一千八百年以上的歷史,你又可知道嗎?

石膏是一味清熱瀉火良藥,東漢期間名醫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中所記載的「白虎湯」,用以清熱降溫,就是以石膏作為主藥,如病人口渴嚴重,則加進一味人參,成為「白虎加人參湯」。由此可見,石膏是用於清熱,人參是用於生津。當然仲景所指是東北三省的人參,而非韓國高麗參。

清末民初,名醫張錫純用石膏煎水,配合西藥阿司匹靈,治理高燒,傳為佳話,是中西藥並用的先導。當然,這是很粗淺中西藥同用,我們更需要香港政府投放資源去研究,看看中西藥如何互補,不應像當前香港部份西醫醫療界所得出的荒謬論點,在抗癌化療、電療期間,不能服用中藥。

打邊爐時,放幾磚豆腐,因內含石膏,可以減低湯底的燥熱,同樣道理,打邊爐時,可選擇性放進馬蹄、白蘿蔔,因為他們都是性涼,可以減低湯底的燥熱,食得健康,食得出色。

有一秘訣,是一位老人傳授,將香蕉連皮,放進湯內煮數分鐘,然後取出,亦有助降低湯底的燥熱,因為香蕉屬寒涼食物故也。有人食香蕉幫助潤腸通便,但如屬於寒性體質、體弱或老人家,陽氣已衰,用香蕉就不大合適。還有,香蕉含鉀量高,腎功能較差的朋友,不宜大量進食。

痛風的朋友,由於嘌呤代謝失常,不應進食豆腐。嘌呤何來?是蛋白質的代謝產物。蛋白質有來自動物,亦有來自植物,黃豆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所以進入體代謝後,亦會變成嘌呤,正如食物進入人體,經代謝後,變成「糞便」,兩者都是廢物,需要排出體外。

人體如某些原因,不能將其排除出體外,久之嘌呤便會形成沉澱物,積聚在關節,導致疼痛,成為「痛風」。大便不能排出,叫做「結宮」。女性的子宮,中醫稱為「胞宮」。但「宮」字不能亂用,古代欲行造反,叫做「逼宮」,金庸武俠小說,「欲練神功,必須自宮。」

仗義每多屠狗背,從來俠女出風塵,肚滿腸肥的人,應考慮長食豆腐,洗滌塵心!豆腐花是從豆腐衍生而來的食品,一碗山水豆腐花,人間美食,但一樁豆腐渣工程,就連累多少無辜受害?汶川大地震,哀鴻遍野、洛陽義昌大橋因爆竹車爆破倒下,死傷枕籍,瀟向人間都是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