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可持續消費

[2024.05.09] 發表
環團「綠領行動」2023年9月舉辦第二屆「裸買生活節」,「均香餅家」是合作商戶之一,老闆吳鎮江(右)捧茼萛a出品的杏仁餅同雞蛋餅向傳媒介紹。左為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
8間資助大學9月獲賽馬會資助210萬元,設置人工智能可重用餐盒借用系統,使用可重用餐盒可節省1元餐具費。

【明報專訊】據聯合國定義,可持續消費指「在改善生活質素的同時沒有增加對環境的損害,以及犧牲下一代在天然資源上的需要。」消費者購物時,可關注產品設計及背後的生產過程是否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將產品對環境及整體社會所造成的影響,列入消費時的考慮因素。

■新聞撮要

港近半受訪青年 不了解可持續消費

由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2023年7月公布的有關「促進可持續消費的實踐」研究報告,研究以網上問卷調查方式,於同年5月訪問了903名15歲至34歲香港青年。結果發現,當中近八成(79.3%)受訪青年同意實踐低碳生活是公民責任,亦有82.2%受訪者同意消費者有責任選購有助保護環境的產品。

然而,接近半數受訪青年不了解「可持續消費」,同時有42.3%受訪者認為產品的環保友善程度並非他們的優先考慮。逾七成人寧減少消費,亦不太願意為保護環境而支付更多費用,有接近六成受訪者不願意支付更高價格購買對環境友善的產品。受訪青年分別因「太昂貴」(44%),「太麻煩/不方便」(40.8%)及「無足夠資訊」(37%)而阻礙實踐可持續消費。

環保時裝成潮流

近年有時裝品牌使用植物人造纖維製成衣物,如以提取自植物原材料(如棉花)的纖維為基礎製成的人造纖維,包括萊賽爾(lyocell)、莫代爾(Modal)、嫘縈(Viscose)等,有助善用農業及木材生產剩下的原料。環保時尚機構Redress每年以可持續時裝為主題舉辦設計大賽,以減少時裝業界廢料和推廣循環經濟。本港年輕設計師方思敏及梁皓琳入圍2023年度「Redress設計大賽」,她們在作品中重新把牛仔碎布製成有用的布料,將塑料和電子廢料改造成裝飾品,以及採用零廢棄的刺繡技術,糅合裁剪過程中多餘的微小布料碎片於設計之中,嘗試解決紡織廢料問題。

「裸買」達源頭減廢

垃圾徵費料於2024年8月實行,有市民因而嘗試「裸買」,即自備容器購物,以減少無必要包裝及垃圾,達至源頭減廢。環保署2023年9月推出「咪撗鬼鼎情v計劃,市民可自備餐盒到全港過百間食店購物,部分「咪撗鬼鼎情v更設可重用容器租借服務,鼓勵市民減少使用即棄外賣盒。同月,8間資助大學在校園內設置人工智能可重用餐盒借用系統,用家只需繳付20元按金便可借用餐盒購買外賣,使用後毋須清洗即可歸還領回按金,而使用過的餐盒均會由專業洗碗公司清洗,確保經消毒後再放回機器供他人借用。

環團「綠領行動」在近兩年的秋季亦有舉辦「裸買生活節」,讓市民體驗無包裝購物的樂趣。2023年9月舉行的第二屆「裸買生活節」共有40個攤位參與,包括老字號「均香餅家」,其老闆吳鎮江覺得無包裝反而節省成本,可縮短人手包裝的時間,甚至有更多人自備食物盒買餅。

(主要學習重點:各地區實踐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驗)

■可持續消費check box

我們可身體力行實踐可持續消費,以下為可持續消費行為,你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多少項?

□ 拒絕進食瀕危動物,例如魚翅

□ 外出用餐時,根據自己食量點餐,減少製造廚餘

□ 選購商品時先瀏覽網上二手平台有否同類產品

□ 外出購物時自備購物袋

□ 外出時優先乘坐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

●挑戰題

參考內容及就你所知,請判斷以下有關可持續消費的資料是否正確,圈出正確的答案。

(1) 消費者購買造成環境污染較少的產品,較符合可持續 消費的原則。 (是/否)

(2) 據「促進可持續消費的實踐」研究報告,有半數人視環保友善程度為消費的優先考慮。 (是/否)

(3) 石棉(Asbestos)是植物人造纖維之一。 (是/否)

(4) 2023年9月起,市民可在已參加「咪撗鬼鼎情v計劃的部分食店借用重用容器。(是/否)

(參考答案見另文)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64期]

更多教育
放眼經濟:公司所有權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港股新股首次公開招股(IPO)疲弱,截至2024年首季新股數目少至12家。據港交所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3月... 詳情
世界之趣:兒童圖書周
【明報專訊】每年5月6至12日是美國兒童圖書周。主辦機構Every Child a Reader將2024年主題定為「沒規則?純閱讀」(No... 詳情
世界之趣:閱讀「沒規則」
【明報專訊】何為沒規則地閱讀?Every Child a Reader表示,意思是指閱讀的時間、方式、內容等均隨心所欲。同時也鼓勵閱讀目前最... 詳情
新聞有常識:中國航天工程
【明報專訊】浩瀚的宇宙一直是人類想深入探索的地方,然而要開發上太空的科技涉及極大資源。中國近年積極投入發展,成為少數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詳情
奇妙大自然:守護生態的蜜蜂
【明報專訊】大家看見蜜蜂的第一個反應是什活H立刻逃跑?嚇得尖叫?或許很多人對蜜蜂有誤解,其實這勤勞生物對大自然非常重要。 蜜蜂的祖先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