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的疑惑:動物蛋白質和植物蛋白質的異同

[2019-09-24]

人體的結構約有百分之二十是由蛋白質(protein) 組成,由於人體不能儲存蛋白質,所以,我們必須每天都要從飲食中攝取足夠蛋白質。

我們可從不同的食物攝取蛋白質,包括植物性和動物性食物。

有人認為蛋白質的來源( 無論是植物性或是動物性食物) 並不重要,甚至有人認為植物蛋白質比動物蛋白質更優勝,讓我們詳細探討。

進食後,蛋白質會被分解成為氨基酸(aminoacids),蛋白質和氨基酸是人體差不多所有新陳代謝過程中必需的,不同蛋白質所含的氨基酸大有分別,動物蛋白質含適量所有人體所需的氨基酸、但植物蛋白質內某些氨基酸的含量就低得多,例如,很多主要的植物蛋白質所含的蛋氨酸(methionine)、色氨酸(tryptophan)、賴氨酸(lycine)和異亮氨酸(isoleucine) 等就偏低。

人體需要二十種氨基酸來製造蛋白質,這些氨基酸被分類為『必需』(essential) 和『不必需』(non-essential)。

人體可以自行製造不必需氨基酸、但不能製造必需氨基酸。所以,必需從食物攝取適量的必需氨基酸。

為了最理想的健康狀況,我們需要攝取適量和比例正確的必需氨基酸,動物蛋白質的來源,例如肉類、魚肉、雞肉、蛋和奶類食品與人體的蛋白質相若,被公認為蛋白質的完整(complete) 來源,因為含人體正常運作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

相反,植物蛋白質的來源、例如豆類、硬殼果等被公認為不完整(incomplete),因為,缺乏一或多種人體正常運作所需的必需氨基酸。

營養素( 包括蛋白質) 很少是單獨存在、而是與多種其他營養素並存的,動物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通常都含高量的其他營養素、植物性食物內大多會缺乏這些營養素,包括維他命B12、維他命D、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簡稱DHA)、血紅素鐵(Heme iron)、鋅(Zinc) 等。當然,植物性食物亦會比動物性食物多含另外一些營養素。

所以,獲得足夠份量各樣營養素的最好方法是從植物性和動物性食物平均攝取。

綜合多方面的研究報告,為了達到最理想的健康狀況,在攝取蛋白質方面,應盡量少吃加工肉類,多吃植物性蛋白質,但需吃來自動物的蛋白質,包括草飼肉( 有別於穀飼肉)、魚肉、雞肉、雞蛋和奶類食品等。

由於植物蛋白質的食物來源不能提供足夠所有必需氨基酸,所以素食者應吃多種不同種類的素食,確保能攝取足夠份量的所有必需氨基酸;至於吃肉的人,應進食比例平均的動物性和植物性食物。

2019 年9 月在著名的『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研究人員從1993 年至2001 年在英國招募了四萬八千多位義務人士,研究他們的飲食習慣,平均跟進十八年。

研究結果顯示,素食者和只吃魚肉的人比吃肉的人較少患上冠狀血管心臟病( 簡稱冠心病,病因是提供血液到心臟肌肉的冠狀動脈閉塞,屬缺血性疾病),平均每一千人就少十個個案、但患上出血性中風(hemorrhagic stroke) 卻較多,平均每一千人就多三個個案。

雖然中風以缺血性(ischemic stroke) 較多見、但出血性中風卻嚴重得多和後遺症會較嚴重。

有專家評論,這份報告未能支持應否轉變素食或肉食的飲食習慣。不過,無論是素食或肉食,都應從健康而平均的飲食攝取足夠的營養素。

此外,無論是素食或肉食,都應定期量度血壓和血脂水平,並盡量保持在健康的範圍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