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菌類不能和茄子一起吃嗎?

[2019-11-12]

網上和社交媒體又出現一條傳聞,「在家煮飯的兄弟姐妹爸爸媽媽們:請注意!菌類不能和茄子一起吃,友情提醒,最近醫院急診的患者比較多,大都是菌子中毒,今年菌子豐收,蘑菇可以和小白菜一起炒,但不能和茄子一起吃,會中毒,醫院治不了,後果很嚴重。」

菇類,又稱菌類和蕈類(mushroom),自古以來,為人類用作食物和藥物,全球有超過一萬四千個品種,只有約三千種可供食用和約七百種有藥用價值,而少於百份之一被證實有毒。

由於茄子和菌類都是餐桌上常見的食材,這條消息讓許多人感到驚慌。為此有重慶晨報記者諮詢了重慶市腫瘤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馮長艷。馮長艷解釋這是一個謠言,菌類和茄子是可以一起食用的,如果出現食物中毒的現象,很可能是食材本身沒有處理好造成的,有可能是蘑菇是毒蘑菇或茄子本身沒有煮熟造成的。

茄子裏面有一種叫茄鹼的物質,對胃腸道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對呼吸中樞也有抑制作用,特別是在未成熟的茄子和秋後的老茄子中含量較多,「所以不要吃未煮熟的茄子,茄鹼不溶於水,在烹調時加點醋有助於破壞分解。新鮮茄子的茄鹼含量一般在安全範圍,可適當食用。」

馮長艷提醒,如果菌類本身是可食用菌,茄子也煮熟了,一起食用是沒有問題的。另根據康健網站,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制署也闢謠,指出迄今沒有類似中毒通報,且訊息中所述沒有學理根據,純屬謠言。

我也曾寫過一篇關於菇類的文章:菇類含大量水份( 約百份之八十至九十)、熱量含量很低( 約每安士只得一百卡路里)、鈉和脂肪的含量都很低、但纖維含量卻很高( 百份之八至十),所以,是高血壓患者和欲保持適中體重的人的理想食物。此外,菇類含豐富的鉀(potassium),一塊中型冬菇所含的鉀比一隻香蕉或一杯橙汁還要多,鉀有降低血壓和預防中風的作用;菇類亦能為身體提供每日所需百份之二十至四十的銅(copper),而銅亦有保護心臟的作用;菇類又含豐富的核黃素( 又稱維他命B2,riboflavin)、烟酸( 又稱維他命B3,niacin) 和硒(selenium),硒屬抗氧化劑(anti-oxidants),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free radicals) 的損害,有研究顯示硒能減低患上前列腺癌的風險。

香菇(Shiitake mushrooms) 包括我們喜愛的冬菇和花菇,含「香菇多糖」(Lentinan),會增加人體的免疫力、有抵抗感染和癌病的作用;洋菇( 學名為雙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則含抗「芳香化酶」(aromatase 製造女性荷爾蒙雌激素的酵素) 和「五甲還原酶」(5-alpha-reductase、將雄性荷爾蒙睾固酮testosterone 轉化為活性的二氫睪固酮dihydro-testosterone 簡稱DHT 的酵素) 的物質,能減低患上乳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研究顯示,每天只吃一百克 (3.5 安士) 洋菇已達到防癌的作用。

不過,生的洋菇和有些可供食用的菇類含微量可致癌物質「聯氨」( 又稱「聯胺」hydralazine),包括「蘑菇氨酸」(agaritine) 和高鹿花蕈素」(gyromitrine)。

幸好,將菇類煮熟能把毒素消除。部份菇類含有毒素,不適合人類進食,若對菇類沒有深刻的認識,不要隨便在野外採摘菇類作食物。

菇類所含的毒素量,可能會隨着生長的環境而有不同,就算是同一種菇類,生長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地點,所含的毒素可能會有不同。

此外,不是如同某些民間傳說,謂生長得愈漂亮的菇類所含的毒素愈劇,很多毒性特強的菇類,它們的外表長得與可食用的菇類很相似。進食了有毒菇類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腸胃痙攣、肚瀉等,嚴重的可出現冒汗、痙攣、幻覺、肝、腎衰竭、昏迷、甚至死亡,癥狀可於進食了有毒的菇類幾分鐘內、或延至多天後才出現。

若懷疑進食了有毒的菇類,可致電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時都服務的「安省毒物中心」(Ontario Poison Centre) 查詢, 電話號碼是:1-800-268-901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