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煮食時使用錫紙是安全嗎?

[2020-01-21]

鋁箔紙(Aluminum foil),亦作鋁箔,俗稱錫箔紙、錫紙等,是用壓平了的鋁製造。最初的錫紙確實以錫製成,但因錫紙質地較鋁箔軟,且具有將錫味留存於食物的缺點,故後來鋁的價格降低後,鋁箔取代了錫紙在日常生活中出現。

鋁箔在工業上有包裝、隔熱和運輸等用途,在家居上,鋁箔會用作貯存食物、放在烘烤的盤子上、將食物包裹着以防在煮食時水份流失、在燒烤是包着易受損壞的食物( 例如蔬菜等)等。

鋁是地球上含量最豐富的金屬之一,處於天然的狀態中,它與其他元素( 例如磷、硫等) 結合、存在於泥土、岩石和黏土內。

此外,微量的鋁會存在於空氣、水和食物內,其實,很多食物都含有鋁,包括水果、蔬菜、肉類、魚、穀物和奶類食品等,有些食物( 例如茶葉、磨菇、菠菜、蘿蔔等) 會比其他食物吸收和積聚更多鋁。

此外,我們也會從加工食物的添加劑( 例如防腐劑、食品著色劑、防結塊劑及增稠劑等) 攝取鋁,通常商業生產的食物較自家做的食物多含添加劑而含較多鋁,食物所含的鋁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

( 一) 吸收:食物吸收及積聚鋁的能力;
( 二) 泥土:種植食物泥土的含鋁量;
( 三) 包裝:食物是否包裝在含鋁的容器內;
( 四) 添加劑:在製造和加工過程中有沒有加入添加劑等。

此外,有些藥物含鋁,例如醫治胃病的抗酸藥等。不管怎樣,食物和藥物所含的鋁都被認為不會為健康帶來不良影響,因為大部份都會經糞便排出,只有少量會被吸收,況且,在健康正常的人,被吸收的鋁會從尿液排出體外,所以,每天攝取的鋁是少量至不會損害健康。

不過,研究顯示烹煮時使用鋁箔、炊具和容器會令鋁流入食物而增加食物內的含鋁量,因使用鋁箔、炊具和容器而流入食物的量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

( 一) 溫度:高溫烹飪;
( 二) 食物:酸性食物,例如番茄、檸檬、捲心菜、大黄等;
( 三) 配料:使用鹽、香料等。

所以,因使用鋁箔、炊具和容器而增加食物內的含鋁量會有很大的差異。

有人擔憂從食物攝取大量的鋁會損害健康,包括會導致阿茲海默症、炎症性腸病、骨質疏鬆等,但至今並沒有確實的科學研究數據證實從飲食攝取的鋁會導致這些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建議:每周鋁的攝取量,每公斤的體重少於2 毫克是不會損害健康的。

歐洲食品安全局則較審慎,建議每周鋁的攝取量應為每公斤的體重少於1 毫克。

其實,絕多數人的攝取遠低於這個量,欲盡量將從食物攝取的鋁減至最低,可採用下列方法:

( 一) 避免高溫烹飪:盡量使用低溫烹調。
( 二) 少用鋁箔紙:尤其是烹煮酸性食物。
( 三) 使用不含鋁的炊具和容器:可選用玻璃、瓷器等炊具和容器。
( 四) 盡量食用住家飯菜、少吃可能含較多鋁的商業生產的食物。

至於應否完全禁止使用鋁箔紙呢?現時的建議是,雖然使用鋁箔紙會增加食物的含鋁量,但增加的只是少量,是公認低於會損害健康的水平、是在安全的範圍內,所以,在烹煮時是無需完全棄用鋁箔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