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紀念日前現菊束 石筆仍存待後世書
塔園重點建築文革博物館早在9年前已清空,不過記者近日探訪時發現,在這個無名館的正門台階上,有人端放一束菊花,花漸凋謝,看來擺放已有數天,無人移走。花束上沒留片言隻語,但已被賦予某種含義。汕頭一名文化系統人員得悉後表示驚訝,私下直言在「5.16」文革爆發紀念日前夕,此舉不尋常。
汕頭所處韓江}積平原罕見高山,小小丘陵地上的塔山,有小寺一座,上世紀曾是區內登山郊遊勝地。然而,塔山上也有文革武鬥遇難者亂葬崗。
2005年,七旬老人彭啟安利用曾任汕頭前常務副市長的政壇餘溫,奔走籌款,帶領志願者籌建的塔園落成,對外開放,旋即引起海內外關注。當時地方政府採默許態度,部分機關部門甚至私下支持,前汕頭市長李春洪參觀後為此題字「警示後人」;汕頭市政府2005年還把塔山列入市級風景名勝區,一度稱山上有文革博物館。
左派輿論質疑「揭傷疤」,彭啟安曾解釋是善意,是為悼念亡者、銘記歷史、汲取教訓,不讓文革悲劇再次上演。惟進入新時代,風向變。一直致力為塔園「正名」的彭啟安,也因年邁心力不足,決定「服輸」,2015年把塔園經營移交塗城村委,只求續存。他2023年初病逝,享年92歲。
展櫃文物銷毀 石書無字免改造
目前塔園變成普通的人造風景區,與歷史無關。文革博物館內黑色石壁上原雕刻的文革圖文影雕,被水磨石取代,展櫃堛漱摮略慦奕Q銷毀,正面的巴金畫像已消失,地面都是建築老化掉下的碎片。
整個塔園沒有變動的景點只有石筆鋒,高聳的石筆和旁邊的無字石書故然。彭啟安生前說過,無字,寓意歷史要待後人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