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未獲父母供讀大學 法官信物業作禮物補償
港移民家庭賣屋官司 法院裁女兒有權出售

[2019.02.11] 發表
圖為安省高等法院。
M小姐未經家人同意下﹐出售物業﹐引發糾紛。

【明報專訊】萬錦市一戶香港移民的家庭,因女兒將一棟與父母同住的物業出售﹐而被年邁的父母告上法庭,他們宣稱女兒以信託形式為他們持有物業,但沒有權利出售屬於他們的房屋。

與此同時,已經簽署了該棟物業的買賣協議的買家也採取了法律行動,入稟法院﹐申請在買賣協議上執行「強制履行」(specific performance)。

買家沒必要申請「強制履行」

安省高等法院已在日前就上述兩宗相關聯的訴訟案宣布裁決,裁定該戶香港移民家庭的女兒作為物業的業主,有權將物業出售。法官相信父母獨未供女兒讀大學,以物業作禮物補償。(見另稿)

此外,該棟物業的買家申請在買賣協議上執行「強制履行」,是沒有必要的。

上述兩宗相關聯的訴訟案的第一宗個案,是由買家B先生作為原告,被告則是香港移民M小姐和她的父母(M先生和T女)。B先生與M小姐就位於萬錦市Marydale路上的一棟住宅簽署了買賣協議,M小姐是該棟住宅的業主。

上述買賣交易沒有完成,原因是同被列為被告的M先生和T女士聲稱,他們是該棟住宅的權益擁有人。M先生和T女士是M小姐的父親和母親,他們宣稱,M小姐以信託的形式為他們持有該物業,她沒有權利出售屬於他們的房屋。他們還在該物業上註冊了CPL,即在房產契約上註明該物業正在法律訴訟之中。

然而,B先生和M小姐的立場是:M小姐作為上述物業的註冊業主,有權出售物業。B先生採取法律行動,申請在買賣協議上執行「強制履行」,並獲得M小姐的支持。她宣稱,她的父母將上述物業作為禮物贈送給她。

B先生還爭辯說,M小姐與她的父母之間的爭議與他無關,他向上述物業的註冊業主購買了物業,有權要求執行買賣協議的「強制履行」。如果該物業是以信託的形式由M小姐持有,那麼,M小姐的父母有權取得損害賠償,但他們不能阻止上述物業的出售。

上述兩宗相關聯的訴訟案的第二宗個案,是由M先生和T女士作為原告,被告則是他們的女兒M小姐。

購買該物業部分錢來自女兒收入

法庭文件顯示,現年97歲的M先生和他的妻子、現年93歲的T女士以及他們的女兒、現年65歲的M小姐共同居住在萬錦市Marydale路上的一棟住宅內。

M先生夫婦倆育有4子1女,除了女兒M小姐與他們同住之外,還有一名59歲的兒子P與他們同住。但M先生夫婦的4名兒子均與上述兩宗訴訟案無關。

M先生一家從香港移居加拿大,M先生在香港開的士,但他在1988年的年底與妻子移居加國後沒有工作。M小姐和弟弟P在1990年移居加拿大。

M先生一家在香港生活時,包括M小姐在內的子女們將賺的錢交給父母,用於儲蓄和支付生活開支。M小姐在香港工作時,她的3個弟弟均在國外留學,她的收入被她的父母用於補貼3個弟弟的學費開支。

就在M先生夫婦倆來加拿大之前,他們向已經移居加拿大的兩個兒子J和T提供錢款,於1988年4月在萬錦市的Honey路上購買了一棟住宅,該棟住宅的所有權被註冊在J和T兄弟倆的名下。購買該棟住宅的部分錢來自M小姐在香港工作賺取的收入。

就在M先生一家人全部移居加拿大後,他們均在上述住宅內同住。就在1990年10月29日,該棟住宅的所有權被轉至M先生夫婦的名下。M先生夫婦的子女均有工作,他們均出錢繳付該棟住宅的相關開支以及房屋按揭貸款的還款。

至於位於萬錦市Marydale路上的住宅是在1995年9月28日購買的,該棟物業的所有權註冊在M小姐和弟弟P的名下,兩人分別持有50%的所有權。該棟住宅的購買價格是303,311.64元,房屋按揭貸款的總額是15萬元,貸款申請人是M小姐和弟弟P。M先生夫婦的所有子女,包括M小姐在內,均出錢繳付該棟住宅的相關開支以及房屋按揭貸款的還款。

在購買了位於萬錦市Marydale路的住宅後,M先生夫婦倆與女兒M小姐、兒子P以及兒子T和妻子和兩個孩子,均同住在該棟住宅內。P和T在該棟住宅居住至1997年,P其後返回香港工作和生活;T則與家人一起遷居美國愛達荷州,現仍在當地工作和生活。

從1997年開始,M先生夫婦倆與女兒M小姐共同居住在Marydale路上的住宅內。M小姐的弟弟P在1998年8月27日將其名下的50%房產所有權轉至M小姐的名下,從1998年8月27日開始,M小姐成為該棟住宅唯一的註冊業主。

弟將50%業權轉歸其姐

在1998年12月17日,位於萬錦市Honey路上的住宅以21萬元的售價售出。該物業在被出售之前被出租,租金收入由M先生的兒子T在報稅時申報。他作證說,租金收入被用於維修保養位於Marydale路上的住宅。

就在Honey路上的住宅售出後,部分售房款被用於繳付Marydale路上的住宅的房屋按揭貸款的還款。在2001年1月2日,Marydale路上的住宅的房屋按揭貸款被全部還清。

M先生的兒子P在2010年重返加拿大,並入住位於Marydale路上的住宅。當時,該棟住宅內只有M先生夫婦倆和女兒M小姐同住。P在重返加拿大後﹐幫忙照顧他的父母,他沒有外出工作。P在香港擁有物業,是他在2003年購買的。

父母與女因居住安排關係惡化

M小姐與母親的關係在2010年左右開始惡化,M小姐對於在Marydale路上的住宅內的居住安排逾來逾不高興。她在2014年開始宣稱,她相信她的父母將該物業作為禮物贈送給她,作為該物業的註冊業主,她有權將物業出售。

M小姐在2015年11月邀請了一名地產經紀對Marydale路上的住宅進行估價,但該名地產經紀認識她的父親,且與她的一個弟弟是朋友。由於其他的家庭成員均反對出售住宅,該名地產經紀告訴M小姐,他不想捲入這件事情。

M小姐其後聘用了另一名地產經紀W,她在2015年11月27日與W簽署了售房協議,並以117.9萬元的售價將物業掛牌上市。M小姐意識到她的父母和兄弟們均反對出售住宅,她其後要求W中止售房協議。但在2015年12月14日,M小姐致電W,告訴他可以重新將物業掛牌上市。

B先生在2016年1月2日簽署了114.2萬元的柯化(offer),M小姐在當天接受了柯化,B先生繳付了6萬元的購房訂金,房屋的交吉日原定於2016年3月30日。

M小姐在住宅的前門以及她父母的睡房的門上,均貼上了以中文書寫的通知:「交吉日2016年3月30日」。

就在2016年1月29日,M先生夫婦在位於Marydale路上的住宅的所有權上加註了警告。他倆在2016年2月11日向M小姐採取了法律行動,聲稱他們是該棟住宅的受益擁有人,要求將該物業轉給他們,並要求法庭下達禁制令來禁止M小姐出售該物業。

B先生在獲悉上述訴訟後,在位於Marydale路上的住宅的所有權上加註了警告。M先生夫婦在2016年3月21日獲得法庭的命令,在該物業上註冊了CPL,即在房產契約上註明該物業正在法律訴訟之中。

M小姐的律師在2016年3月26日通知B先生,M小姐無法在2016年3月30日完成房屋買賣交易。B先生在2016年4月採取法律行動,尋求在房屋買賣協議上執行「強制履行」。B先生在2016年6月2日獲得法庭的命令,在該物業上註冊了CPL。

更多要聞一
法庭缺人手 租霸最受惠
【明報專訊】安省「房東和租客」法庭由於人手短缺﹐造成等候時間延長。而這種耽誤﹐對於不交房租的租客好處最大。房東無法將其驅趕出門﹐不但無法追究... 詳情
明降雪後落冰雨颳強風 環境部警告能見度低交通情況惡劣
【明報專訊】大多倫多地區及南安省大部分地區明日(12日)將迎接另一場雪暴。加拿大環境部(Environment Canada)已向這些地區發... 詳情
派對後被轟18槍 女子險死
【明報專訊】一名女子昨早在多倫多市怡陶碧谷一棟柏文大廈的停車庫入口被槍擊。接報馳至的多倫多警員在一部白色平治房車內發現該名女子﹐她一度沒有生... 詳情
樓按申請雖可網上辦理 客戶仍欲見專家聽意見
【明報專訊】按揭專家麥利斯特(Rob McLister)預測﹐在不久的將來﹐加國大多數按揭申請將在線或通過聊天機械人完成。不過﹐有其他金融界...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