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藝術品成視藝教材
教師:反映現實 「逼」學生關心社會

[2014.10.22] 發表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佔領行動集會區掛起了「百家傘」、法國七月革命名畫被改成女神撐傘圖……佔領事件中藝術品遍地開花,成為視覺藝術科教師的豐富教材,佔領點滴亦成為學生創作題材。有該科教師說,藉政治和社會事件要求學生創作、自由表達政治立場,可「逼」他們關心社會,並體會藝術反映現實、令大眾「開竅」的重要價值。

教師:視藝科講求批判

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教授黃國才在其facebook舉辦「Umbrella Movement Logo Competiton」(雨傘運動標誌比賽),蒐集以佔領事件為題材的藝術品,成為了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藝術教育統籌梁德賢的教材。梁盛讚當中的香港區徽改圖﹕「區徽象徵政權,將紫荊花換成雨傘,是諷刺政權被唾棄。」

梁說,視藝科講求批判思考,他常鼓勵學生將通識科內容轉化成視藝科創作元素,「要關心社會,對社會現G作出回應,因為生活就是藝術;若作品只是傷春悲秋,就會低分」。他推介的佳作,還有浸大學生製作的「百家傘」(利用示威者擋警方胡椒噴霧後遺下的爛傘織成天幕),「學生們用現成物料製作,一把傘代表一個人。天幕很大,從高空望下去很震撼」,他形容這景觀藝術作品很美、水平很高,「將來可以放入藝術館」。

評持傘雕塑百家傘:緊扣環境

梁續稱,文憑試視藝科有五成分數來自校本評核習作,已有學生計劃到佔領區拍照做功課,他建議學生集合一堆照片,創作成「攝影模型」(將平面圖像變成立體,類似立體聖誕卡概念),增加作品深度。

藝術發展局藝術教育組主席兼玫瑰崗學校藝術教育統籌梁崇任,早前為中五學生上藝術發展課(其他學習經歷課程)時,亦藉佔領行動介紹藝術,如放在佔領區的持傘巨人雕塑、百家傘,都因與環境緊扣而饒富意義,成為公共藝術。內地藝術家赤膊在心口寫上「支持香港」拍照,則是行為藝術,梁稱:「不是講求美感,而在於所帶出的信息」,這亦讓學生認識當代藝術,「不再限於傳統用泥造陶瓷」。

名畫二次創作 後現代常用

有人則二次創作描述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的名畫作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自由領導人民),改成女神撐傘圖。梁崇任說,這是後現代創作常用手法,而兩幅同描繪民運,主題相近,但新作品把原作中人民手持的槍改成傘,既讚揚佔領運動的和平理念,也諷刺警方施放催淚彈。

梁考慮要求選修視藝科的文憑試生,利用佔領事件的網上圖片作畫,可表達任何立場。他強調自己在學生面前政治中立,用佔領切入是因為事件很轟動,令本來對時事敏感度不足的年輕人都關注,「要求學生創作,是逼他們埋牆角、要他們表白」,藝術亦可為普羅大眾「開竅」,「如(五四運動領導人)魯迅推動以版畫(在版上製作,供印刷用),讓文盲的人知道社會問題」。

明報記者 蔡瑤

更多教育
【明報專訊】幼稚園生要串「escalator」(自動電梯)等複雜英文生字、重複抄寫「天晴」多次,這些被指揠苗助長的教學法,近年不斷在幼教界出... 詳情
時事通識教材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詳情
文化直擊﹕一筆一畫訴親恩
【明報專訊】「家書」二字對現代人來說甚陌生,習慣以表情符號、貼圖溝通的年輕人,還會花數小時寫家書給家人嗎?可是,屏幕上的說話未必及得上紙上文... 詳情
眾讀樂﹕想靚看什麼書?
【明報專訊】★插畫家靛——詩集《腹語術》 走實力派的靛(人稱「靚」,或「掂」),當然不單注重外在美,內在美同樣很重要。想變靚時我會看台... 詳情
【明報專訊】成語經歷時代演變,今天的意思可能已與原初有別。這次我們介紹成語演變的其中一種有趣現象:由貶義變成褒義。 ?悠哉悠哉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4 mingpaot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