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沙田培英中學的中一級同學,曾韋霖(左起)、王曦弘、林育霆、伍詠芯、廖欣雪、伍廷真都說喜歡查字典,王曦弘更笑言自己查字典速度非常快,「連媽媽都讚我」。
放大
 
陳得南慨嘆,往昔學中文是學素質和修養,今天卻是學一種技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確背了,但不是學其背後的風骨,而是為在寫作卷上添上兩筆注腳。
放大
 
中文科與圖書館合辦「說書人」活動,讓不同學科的教師、同學和工友分享所讀的書,並設相關書籍展覽。圖為中文科黃慧琦老師分享《拾香紀》等書籍,介紹香港的故事。
放大
 
陳老師鼓勵學生做閱讀札記,札記與閱讀報告不同,能自由發揮,用圖畫、圖表記錄閱讀後的感悟。圖為學生閱讀張愛玲《半生緣》後在札記所畫的人物關係表。
放大
 

其他新聞
作戰攻略﹕從內心掙扎到豁然開朗
遊文樂字﹕如何描寫紅葉?(二)
生活文學﹕尋幽探古 了解3/4香港
潮看中化﹕《NARUTO》 東方式英雄觀
閱讀白話﹕蕭紅 《春意掛上了樹梢》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集師出路﹕點線面體學中文
沙田培英中學

【明報專訊】「我很喜歡中文啊!」沙田培英中學的學生被問到對中文科的感覺時,一秒都沒有遲疑,眼神堅定地回答。在中文科如臨大敵、「只求達3級上大學」的年代,沙田培英中學中文科主任陳得南老師卻要追本溯源,以「點、線、面、體」帶領學生感受學習中文的快樂,要「學做人、學處世、學思想、學態度」,用知識戰勝考試。

「學語文最重要是興味,文憑試是短暫的,然而從學習中獲得知識、神交古人而感覺快樂,這樣的學習動力就能維持一世。」陳得南說,要人人喜歡中文是困難的,但至少讓學生不抗拒學習中文。他以「點、線、面、體」貫穿課程,「『點』是知識點、文化點;『線』是做筆記的方法;『面』是思考角度;『體』是混合生活經驗,對家、國、情的想法而達到的『全人之呈現』」。

手查字典 從「根」開始

培養學生從知識點推至人生思考,中一的起點是學查字典。網上字典又快又方便,這堛漱中@生卻說喜歡字典厚實的質感。

中一級學生王曦弘說,「好像『李』字,平常只知作姓氏用,查字典卻讓我知道『李』亦有植物的意思」。王曦弘認為,字典包涵例句、名句、同反詞和古文,非常有趣,雖然網上字典看似快捷,但手查字典能記住頁碼,熟習後可能比網上更快。

陳得南表示,查字典是希望學生從中文的「根」開始,學習「形、音、義」,增加對語文基礎的認知,才能培養思考角度。「今天的中文,尤其古文被視為『死去的語言』」,要活用所學,必先讓學生「古為今用」,明白語言跟自身是有「關係」。

演繹經典 融辯入教

愉快的學習環境最重要,中二級經典劇場,學生重新演繹經典文學作品,中三開始「融辯入教」,舉辦班際辯論和青年論壇(類似城市論壇)。兩名辯論隊成員余桂萍和王思沅說:「分析和歸納資料是『讀』;寫成簡而有力的稿是『寫』;臨時反應、即時反駁是『說』;找出對方的重點是『聽』」。辯論學的是思維、對時事的觸覺,是呈現知識的平台。

陳老師直言當今學中文非易事,「今日有大量感官刺激,凡事講求效益,看書卻是自我代入,需要長久浸淫和耐性,才能培養語文根基。在這樣的環境下,的確成了學語文的一道障礙」。他自覺教師任重道遠,「我們必須自己閱讀,才能感染學生閱讀」,學語文從來都不該只是學科,而是紮根於生活中,需要無比耐性和毅力,如陳老師所言:「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學而知行 古為今用】

學中文,有別於學外語,不止是學好文法、技巧,沙田培英中學中文科主任陳得南認為,「中文是學做人,我們希望培養同學成為有責任的知識分子,從學中文而知個人、社會和國家」。因此,他茩姥ル耵澈鉿牷A學完一篇篇章,小至一個字,他都會引導學生問:「與我何幹?」

知識是敲門磚

「以往教授《孔乙己》、《范進中舉》時,只教學生人物形象、段落大意,但是我們更應該透過文章教授古人看待知識的觀念。」陳得南續說,「這樣會發現古代對待知識的觀念和現今很相似,同樣只以知識作敲門磚(工具),非求『知』,所以我們要教學生不要用功利主義看待知識,這就是『古為今用』。」培養思維和思考的角度,才能將個人生活經歷和文學作品中的文化知識接軌,誘發思考,才是真正「學習」中文,而非學習「技巧」。

以文化思想為本

陳得南摒棄坊間一貫「技巧為本」的教學模式,他認為,「更重要是讓學生知道作者的心態和文章所承載的文化思想」。因此,學校自編的教材會用「concept(中國傳統文化觀念)、topic(某一學說的範疇)、text(文本)」的概念編寫。以教授「人生觀」為例,在儒、道、墨、法的框架下,會用羅家倫《運動家的風度》闡釋儒家的人生觀、《定風波》作「無得之喜、無失之悲」的泰然人生觀等,讓學生明白傳統文人如何看待成敗得失,「如何能活學在道家學過的『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的態度」。從課本上的知識「點」,反省個人生活和人生,變成「體」,才是學習中文的真諦。過程不容易,故陳得南鼓勵學生做筆記、做閱讀札記,累積知識,建立個人的人生觀。

【每堂一字 學習思考】

如何才是好的筆記?陳老師說,每一堂他都會給學生一個字,如「囂」,再配上同義、反義字詞,如「煩囂」、「靜默」;另配上相關金句,如「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讓學生知道只有了無閒事,人方能感受到桂花之落。然陳老師認為還未足夠,要讓學生明白古文非「死去語言」,便要引導他們思考與自身的關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說:『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究竟人該如何平衡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係?陳老師指出,學習加上批判思考,讓學生思考才是「點、線、面、體」學習的圓滿過程。

文:袁志敏

圖:袁志敏、相關學校提供

 
 
今日相關新聞
集師出路﹕點線面體學中文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