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語﹕書可以不讀——當人生無追求
楊照 × 台灣著名作家

[2015.05.13] 發表

【明報專訊】人人都說要閱讀,美國哈佛大學東亞史碩士、台灣著名作家楊照卻說:「不一定所有人都需要看書。」但前提是你對人生感到極其滿意。楊照說:「假如你覺得生活安穩,對人生沒有任何疑惑,沒有自我的追求,真的可以完全不用閱讀。」反之,若你還對這個世界感到好奇或憤怒、對人生感到痛苦迷惘,擁有強烈的自我意識,閱讀是一帖救命良方,同時也是開啟豐富人生的鑰匙。

楊照年少時已愛閱讀,但不是本本讀懂。他10多歲時看台灣現代史,後來對時間、空間、相對論等課題有興趣,但非一讀即明。遇上不懂的就找答案,或用心記下內容,待日後再找解答,總之盡力弄明白。為什麼不放棄呢?他說:「我很不甘心,還沒到達極限前,我不會輕易放棄。」

讀不懂先記下 日後拆解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楊照說有一本對他年輕時影響甚深的書,是德國小說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的著名小說《徬徨少年時》(Demian),初讀時他只有十二三歲,當時很清楚自己讀不懂,但仍會先記茪漁e。「把書本記下,讀不懂也覺得很有成就感。」用心牢記的事不會輕易忘掉,過了數年,到他十七八歲,沒想到昔日看不懂的作品竟能適時給他帶來新思想。楊照當時與人吵了一架,感到憤怒沮喪,不知為什麼,腦海突然浮現了一句:「我不過只是想要過自己的生活,為什麼會如此困難呢?」後來查找,原來正正就是《徬徨少年時》的內容。

從書本解疑惑

就像武俠小說打通「任督」二脈般,結果重看時都讀懂了,令他對人生有新體會。「當時想到如果要叛逆,世界便會垮下來,我的一切都會摧珣慼A直到翻看(《徬徨少年時》),看到一個比喻,讓我特別激動!」那個比喻是這樣的:「雛鳥若想出生,首先要奮力衝破蛋殼。這顆蛋就是一個世界,要出生到另一個世界,就得先摧珜o一個世界。」看到這個比喻,一切的煩惱豁然開朗,楊照說:「原來正正就是要戳破完整唯一的世界,才有辦法繼續成長。」這次深刻的閱讀經驗,直到如今記憶猶新。楊照說:「年輕時常認為周圍無人明白我,但其實所謂的周圍,只不過是身邊的朋友、父母、老師而已,可以透過書本,尋找跟你一樣想法的人,在不同的人身上,找出疑惑的答案。」(續見頁2-3)

★Profile

楊照,本名李明駿,生於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東亞史碩士。曾任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等,現為《新新聞周刊》副社長兼總主筆、誠品講堂與敏隆講堂講師。著作包括小說、評論、散文等多種,獲獎無數。1997年獲選金石堂年度出版風雲人物,其《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套書獲2010年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

文、圖:大海

更多教育
閱讀校園﹕閱讀就是要讀不懂的﹗
【明報專訊】閱讀是一場冒險,你永遠不知打開一本書之後,會讀到什麼、影響到你什麼。從閱讀找出深刻體會,也不是人人可以,楊照說:「閱讀要有對的心... 詳情
眾讀樂﹕絕交時看什麼書?
【明報專訊】?珠海學院中國文學學系副教授 賴慶芳博士—— 《和好孩子交朋友》 朋友實乃人生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持,也是一起成長的伙伴... 詳情
古典奠基﹕名詞活用作動詞
【明報專訊】上期提到,文言文中常見詞語因語境變成另一種詞類的情G,稱為「詞類活用」。關於「詞類活用」,今期再談談「名詞活用作動詞」的現象。如... 詳情
參考答案﹕古典奠基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詳情
活動速遞﹕走進編劇世界
【明報專訊】展覽介紹張堅庭、杜國威、羅啟銳、林超榮、倪匡、林奕華、吳宇森、陳慶嘉、王家衛等24名香港著名編劇的作品,又展示劇本手稿,還介紹4...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