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 答題指引

[2015.06.11] 發表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本港安老政策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現代中國

˙顧問教師﹕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 劉錦輝

學習目標

◆知識

了解現時政府資源調配的優次及社會上群體需要的關係

◆技能

比較事件中不同持份者的責任大小

◆態度及價值觀

尊重社會上有需要的群體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A及B,指出和說明香港的安老院政策存在哪些問題。

?「指出及說明」這類複合要求的題目,近年愈來愈多;作答時宜明確指出有哪些問題(通常不止一個),歸納這些問題,再加以解釋。

?問題可包括﹕根據資料A(表)、根據資料B(表)

2. 參考資料C及D,在提供長者合適的生活質素上,比較子女及政府各自責任的大小。

這類比較題目有不同變化,公開試曾經試過逐項比較、相互比較,同學只能見招拆招;但其中一項不變的是,同學最好要有一把「尺」,即歸納要比較的準則。

在配合方面,子女曾與長者生活過,相對地更了解該位長者的生活習性;而且政府不可能就每一個長者的需要作調配,所以在長者生活質素的配合方面是子女負責較好。

在倫理方面,子女與長者的親屬關係難以取代,在中華文化中,子女照顧長者的道德責任亦較大。相對地,政府有責任幫助市民安居樂業,但現實操作上,子女將照顧的責任「外判」難以為社會接受。

在資源方面,政府的責任則較大,因為政府是資訊分配者,並能在政策、院舍、津貼等各方面入手,在經濟層面上支援長者的生活質素;相反即使子女願意供養父母,但仍可能要靠政府幫助才能將長者照顧得更好,所以政府的分配角色亦涉及其相應責任。

◆延伸回應題

3.「香港的土地資源應優先予長者住屋或院舍之用。」你是否同意?解釋你的答案。

資源分配題目,特別是持份者間的優次,是常見題目類型。公開試曾探討興建交通基建時,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比較。此題目雖然沒有特別指明長者需要與哪些群體作比較,但同學宜了解現時社會對土地用途的相關爭議。

在社會風氣上,政府如帶頭分配資源給長者,能建立社會對長者的尊重和關愛,社會各年齡階層的共融亦是社會所追求的核心價值。

在需要上,香港正步入人口老化階段,長者人口比例未來更可能達三分之一,明顯地現時資源不足夠應付未來的院舍需要,所以現階段政府應及早籌劃。

但在其他持份者意見上,社會對此未有共識。現時最核心的問題是在職青年難以置業,有不少更因此推遲婚期,構成出生率下跌等社會問題,所以政府不宜在社會未有深入討論時作決定,使不同階層出現爭奪資源的矛盾。

在問題的核心方面,是次事件反映單單提高宿位數量不能解決服務質素問題,培訓員工、員工考牌制度反而是現時安老政策更需要的。所以如要提升長者的生活素質素,政府實在不需急於尋覓土地。

◆學習及答題指引,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50611BZ.doc

更多教育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