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汲水門大橋事故 揭政府規劃失當
【明報專訊】˙今日香港
˙躉船撞橋×生活素質
新聞撮要
10月23日晚7時許,通往香港國際機場及大嶼山的唯一陸路交通青嶼幹線,其中一段的汲水門大橋發生躉船撞橋事故,致大橋交通癱瘓兩小時。
汲水門航道通過高度限制41米,初步調查顯示肇事躉船涉嫌未按指引規定收起吊臂才航行,吊臂撼撞橋底,撞斷兩條光纖感應器警報。青馬橋管理公司即時按指引封橋作緊急安全檢查,青馬大橋及汲水門大橋全線封閉,其間來往機場陸路交通完全癱瘓,大批旅客及大嶼山居民受影響。至約10時,經路政署人員檢查證實大橋結構安全,青嶼幹線始恢復通車。
運房局:召開跨部門會議檢討
長逾2小時封橋期間,市民無法經陸路往機場及大嶼山,青嶼幹線外的車龍長逾數百米,數以千計趕航班的旅客心急如焚,東涌居民有家歸不得,只能透過渡輪迂迴前往目的地,市民批評有關方面安排混亂。
路政署及運輸署當晚11時許召開記者會,解釋已即時啟動緊急應變方案(詳見時序表)。政府高層對事故十分緊張,翌日早上特首主持跨部門會議檢討緊急應變機制,各部門展開調查。運房局長張炳良10月29日召開跨部門會議檢討事故,包括:1)全面檢視一旦出現事故要封橋的應變措施;2)如何有效縮短資訊發放時間;3)事發後的檢查效率及4)防撞措施。
政府未制訂具體應變措施
事故除暴露大橋無防撞警示的保安問題外,也揭示政府的應變計劃過時及毫無用處。
現時政府只就一般幹道出現癱瘓制訂應變方案,無特別考慮青嶼幹線作為唯一陸路交通,以及「船撞橋」情G制訂具體應變;當晚啟動的應變措施,亦沿用1997年赤P角機場啟用前所制訂的(如提供特別渡輪服務),過去18年以來政府無公開交代機場啟用後的應變方案。
「屯赤通道」延至2018年通車
汲水門大橋目前是市區通往大嶼山唯一陸路交通,政府被質疑規劃失當,當晚有趕飛機的澳洲旅客便稱做法愚蠢。按規劃,大嶼山的「孤島」風險要到2018年屯門至赤P角通道(屯赤通道)通車後才得以解決。
有參與大嶼山交通規劃的政府中人表示,政府早於2002年提出擬建橫跨馬灣海峽的「青龍大橋」,惟遭立法會否決;屯赤通道則曾因為司法覆核,由原本2016年落成,延至2018年通車。
至於政府擬為大嶼山興建第3條往新界西北的連接路(11號幹線),則是更遙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