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看中化﹕「白皙」是褒也是貶

[2015.11.27] 發表
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英,同行的「第一夫人」彭麗媛在出席活動時,被拍到額頭、鼻子及唇邊有白色粉印(圖),外媒推測她可能塗上容易反光的遮瑕矽粉。(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英,網民最關注的倒非「習大大」的臉面,而是夫人彭麗媛的臉——那被瘋傳的滿臉妝粉照片。一如彭麗媛的妝容,中國人化妝普遍愛亮白,固然與現代審美觀尤其日韓潮流有關;但正如俗語「一白遮三醜」,中國自古已崇尚美白。

魏晉美男以白聞名

譬如在美男眾多的魏晉時代,何晏(面至白)、杜乂(面如凝脂)、蘭陵王(白類美婦人)等都以白皙聞名。美女也如是,《詩經.衛風.碩人》以「膚如凝脂」形容美女,白居易詩〈長恨歌〉用上「凝脂」、「雪膚」,孟蜀主詞〈玉樓春.夜起避暑摩訶池上作〉用上「冰肌玉骨」。甚至古人愛在臉上塗白粉以顯得更白,《魏略》便說何晏「粉白不去手」,而有「傅粉何郎」的成語。

固然在人種限制下,中國人的年齡痕[偏向「人老珠黃」,追尋青春的紅色與白色自然不過。或許正因如此,白皙常與神仙掛u,如《莊子》中藐姑射之山的神人「肌膚若冰雪」,白皙的杜乂被稱為「神仙中人」,《神仙傳》中一名垂死者經仙人醫治後「身如凝脂」。同時古人亦愛以白玉比喻肌膚(如凝脂、璧、玉),而白玉有高潔、溫潤、無瑕、德行等含意,看來白皙帶有脫俗的意味。

才德比外貌重要

有趣的是,白皙在傳統文化中同樣含貶義。例如「小白臉」是對靠別人養活的男性的蔑稱,「白面書生」多形容缺乏閱歷或文弱的讀書人。那是由於傳統主流的儒家強調內在,才德與容貌漸漸對立起來,注重容貌遂被視為浮淺。雖然從《論語》「出門如見大賓」、《禮記》「不失色於人」,以及孔子徒弟子路寧願戰死也要戴好冠帽可知,儒家也極重儀表;但其重點在外觀嚴整(道德投射)而非容顏美醜,縱如著名美男潘岳,《晉書》的評價是「岳實含章,藻思抑揚。趨權冒勢,終亦罹殃」,讚其才華更貶其為人,最終道德才最重要。事實上愛大力誇耀美男的時代,也只有道德不嚴的魏晉而已。

女性情G也類似。漢代班昭《女誡》說:「婦容,不必顏色美麗也。……盥浣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謂婦容。」要求的是潔淨而非容貌。明代呂得勝《女小兒語》謂:「美女出頭,丈夫該愁,必惹殺夫之禍。」是《周易》「冶容誨淫」的一貫思路,最終指向的也是道德。

正因傳統重視內在多於外貌,若我們以「粉飾」二字來形容事物,總帶貶義色彩。而現實卻是,彭麗媛的「出事照」傳開不久,內地網站便全面刪除,「港中大戰」的噓國歌也被央視消音,「粉飾」仍是中國的處事常識。

圖:資料圖片

文:葉雨舟

- 書呆子一名,喜歡反思中日韓歷史文化的種種,希望東方社會能重拾對東方文化的認識

更多教育
博看世界﹕寫生與繪畫
【明報專訊】「國畫是迅速的,卻不能失實。因此一個國畫家所包羅的知識不僅限於畫技,還要對動物、植物、物理、自然現象加以研究。對於一草一木、一花... 詳情
閱讀篇章﹕〈同為地球民〉張曉風
【明報專訊】◆ 一 [1]森林這個詞,令人看荋N歡喜,那麼簡單明了,連五歲小孩都可以立刻學會,一個是「二木」,一個是「三木」... 詳情
【明報專訊】1. 在第9段,為何作者說他對樹苗「又感激又愧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詳情
【明報專訊】作者對樹苗感激是因為它們每天盡心竭力為作者遮擋盛夏猛烈的陽光;愧疚是因為作者只視它們為工具,每天只餵它們一點水,更把它們局限在小... 詳情
文言範文﹕〈魚我所欲也〉內容分析
【明報專訊】本期我們將會探討〈魚我所欲也〉一文的內容結構,下文筆者將列出多個學習簡表,以協助同學掌握本文要旨。 ◆第一段 第一點...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