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增益﹕六七暴動 港人身分認同萌芽

[2016.05.23] 發表

【明報專訊】所謂「左派」和「右派」,是指兩個不同的政治意識形態取向。二戰後初期的香港,「左派」指向親中國共產黨並與親國民黨陣營對抗的人,親國民黨或國民政府的為「右派」。當時左派也常跟港英殖民政府打對台,當中最具規模的「鬥爭」,是1967年的「六七暴動」(The 1967 Riots),左派稱為「反英抗暴」運動。時值內地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香港左派也受極左思潮影響,行動至後期愈趨暴力,甚至不惜傷害無辜,事件也成為香港發展的分水嶺。

港英政府反思管治 造就經濟起飛

1967年5月,新蒲崗香港人造花廠發生勞資糾紛,防暴隊前往調停時與工人衝突,及後演變成暴亂,多人死傷,東九龍宵禁。5月16日,左派成立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組織隊伍示威、發動罷市。7月,英軍搜查多間工會,左派以牙還牙,有人引爆土製炸彈(俗稱土製菠蘿),其後發生連串爆炸事件,多人傷亡。8月,商台播音員林彬在節目大罵左派「低能邋遢,下流賤格」;24日,他與堂弟林光海駕車上班時遭暴徒投擲汽油彈身亡,左派的行動遂漸失人心。《香港六七暴動內情》一書稱,港英政府鎮壓,加上時任國家總理周恩來下令停放炸彈,暴動於年底進入尾聲。

不少人視六七暴動為殖民管治的轉捩點。港英政府其後反思管治模式,改善民生,引進勞工法例加強保障工人;改善社會福利制度,大幅增建公屋等,1974年成立廉政公署打擊貪污等,這些改革促成香港的經濟起飛。

社會變革反孕育「家」的意識

二戰和國共內戰期間大批內地人南下香港;內地在中共管治下,五六十年代發生大饑荒及文革,再出現大批「逃港者」,當中不少人抱「過客」心態。然而,有評論指出上述連串社會變革,促使1970年代的香港居民開始產生「香港是我家」意識,「香港人」這一新身分認同開始萌芽。左派的形象在六七暴動後一落千丈,其後隨政治形勢變化調整路線和角色,今日「左派」一詞,漸被「愛國人士」代替。

■相關概念

管治(governance)

社會影響(social impact)

身分認同(sense of identity)

政治運動(political movement)

多層思考

1. 你同意「社會衝突只會帶來破壞」一說嗎?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意見。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指出三個影響香港人身分認同的因素。

參考資料

1. 明報通識網熱門專輯「六七暴動 四十周年」:link.mingpao.com/43681.htm

2. 明報通識網熱門專輯「文革50周年」:link.mingpao.com/43682.htm

◆答題指引可到以下網址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60523BO.doc

更多教育
時事點對點﹕太平清醮傳統飄色諷時事
【明報專訊】˙現代中國 ˙太平清醮×文化保育 新聞撮要 一年一度的長洲太平清醮飄色巡遊在2016年5月14日舉行,繼續諷刺... 詳情
知識增益﹕酬神變凝聚社區 活動與時並進
【明報專訊】根據長春社資料,太平清醮原是海陸豐居民的祭祀儀式,每年農曆4月舉辦。根據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保護及推廣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長... 詳情
時事點對點﹕反俄歌后歐洲歌唱比賽奪冠
【明報專訊】˙全球化 ˙克里米亞歌手奪魁×地緣政治 新聞撮要 歐洲歌唱大賽5月14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代表烏克蘭出賽的... 詳情
知識增益﹕脫離烏克蘭 克里米亞「入俄」惹爭議
【明報專訊】克里米亞半島(右圖紅色位置)位於烏克蘭南部。18世紀時,烏克蘭南部和克里米亞半島屬俄羅斯帝國一部分,後來為蘇聯所有。1954年,... 詳情
時事點對點﹕再婚家庭兒童 易感抑鬱自卑
【明報專訊】˙公共衛生 ˙再婚家庭×身心健康 新聞撮要 據本港結婚登記數據,再婚比例由1991年11.5%升至2013年的...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