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與角度:香港輸入核電是否理想減排方法?

[2020.12.17] 發表
香港輸入核電主要由與香港東北部海岸相距約24公里、與尖沙嘴相距約50公里的大亞灣核電站(圖)供應。核電站於2014年至2023年間輸出佔總發電量約80%的電力到香港。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2020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為爭取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政府會研究各種減碳排放方法,並於2021年中更新《香港氣候行動藍圖》,定下更進取的減碳排放策略和措施。《長遠減碳策略公眾參與報告》分析,逾12萬個對發電的減碳意見中,逾4.1萬個反對向其他地方買電,逾3.1萬個表明反對從內地輸入能源。

◆事件背景

《長遠減碳策略公眾參與報告》於2020年11月13日公布,報告指出受科技與土地問題限制,本地能源需求未能於短期至中期完全依賴可再生能源。目前香港約有25%能源由可再生能源與輸入核電供應,顯示輸入能源在協助減排上有一定的重要。

報告亦指核電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是短、中期的應對策略之一,因核電釋出溫室氣體數目極少,且已有數十年的使用經驗,有意見認為核電可靠、土地使用效率高且電力價格合理。截至2020年8月,已有逾30個國家或地區運作超過440座核反應堆,另有數百座正在計劃研究興建,反映全球多國對核電有一定程度的依賴。然而,亦有意見反映憂慮核安全與環境污染。在是次公眾諮詢中,對於香港應否繼續使用核電,社會有不同意見。委員會建議展開如何安全使用進口核能的相關研究。

資料來源:《長遠減碳策略公眾參與報告》及綜合報道

■評論摘要(經編輯刪節)

核電擔起減排重要角色

「核能發電的價格較為穩定並具競爭力,相對而言燃煤和天然氣的成本受制於國際燃料市場的波動。核電幾乎不會產生任何排放,並只有極低的碳足[……中電承諾於2050年就其發電組合的碳排放強度降低75%,使用核電有助實現目標,亦有助落實能源願景,即為珠三角地區未來十年環保發電勾劃的路線圖,肩負起關鍵的角色。」——中電集團

必要引入內地清潔核電

「香港自行發電當然可以,但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水力發電,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極其量只佔3%至4%,香港如果要建核電站,引起的爭議十分大,如果不向內地購買電力而自行發展燃煤或燃氣發電,會產生污染,而購買內地的電力,大部分是來自相對清潔的核電,對本地環保的影響孰輕孰重,高下立見。」——明報社評

核電非唯一減碳出路

「以入口零碳能源取代煤、天然氣和燃油,是達到零碳排放的必經之路……諮詢顯示民意反對輸入核電,認為重提這措施是不合適,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成本大降,已較核電便宜……內地、歐盟、澳洲、日本等地已有採用綠色氫氣作為發電能源的策略和計劃,本港卻未有任何行動,政府應跟上大勢。」——天文台前台長、「長遠減碳策略支援小組」前召集人林超英

核電減排飲鴆止渴

「以核電減少碳排放如同飲鴆止渴,核電廠一旦發生重大輻射泄漏事故,將嚴重污染環境及危害人體健康,風險極高。香港作為負責任的國際城市,不應明知核電的危害仍故意參與製造另一場環境危機。」——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楊凱珊

■解讀衝突點工作紙(表)

(網上工作紙另設概念闡釋及延伸問題:life.mingpao.com/htm/dl/20201217BY.doc)

[通通識 第683期]

更多教育
星級例子庫:水資源
【明報專訊】■(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發表《2020年糧食及農業狀G》報告,指出過去20年全球人均可... 詳情
新聞測驗:
【明報專訊】■(全球化、公共衛生) 1.哪一個國家早前宣布將於2021年舉行全球首個以血液檢測逾50種癌症的大型測試計劃,目標2025... 詳情
【明報專訊】1.A  2.B  3.B  4.A  5.D  6.C  7.C  8.A [... 詳情
聖誕老人會來嗎?
【明報專訊】2020年聖誕節即將到來!今年全球人將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過聖誕,會是怎麼樣呢?早前英國8歲男童Monti擔心聖誕老人會受疫情影... 詳情
真假fun一fun:聖誕老人的回信
【明報專訊】我們都好奇聖誕老人住在哪堙H日常工作做什麼?家埵酗偵礞H……都想知道呢!傳說中穿上紅衣黑靴、滿臉白鬍子而且胖胖的聖誕老人,駕駛載...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0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