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空氣藍圖今公布 探討輸入「潔淨能源」 林超英:須交代是否涉核能
【明報專訊】環境局今日公布《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據本報了解,新一份藍圖提出六大主要行動以改善本港空氣質素,包括綠色運輸、潔淨能源、區域合作等,當中會提出探討輸入更多清潔能源,以及推動本地可再生能源及轉廢為能設施,務求到2035年,本港符合世衛《空氣質素指引》的最終指標。天文台前台長、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長遠減碳策略支援小組前召集人林超英認為,本港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天然資源有限,長遠無可避免要輸入潔淨能源,但政府必須向公眾交代是核能、太陽能抑或風能;另外他又認為內地對電力需求殷切,輸入電力成本不一定具成本效益,須考慮對電費影響。
目標2035符世衛空氣指標
環境局對上一次於2013年公布首份《香港清新空氣藍圖》,定出2020年達至新空氣質素指標水平,其間會推出多管齊下的措施減排,當中以減少車輛及船舶排放為主,該份藍圖未有提出輸入潔淨能源。
事隔8年,環境局推出新一份藍圖,願景是「健康宜居、低碳轉型、比肩國際」,最終目標是本港的空氣質素符合世衛的《空氣質素指引》最終指標(見表),保障公眾健康,令本港在空氣質素方面媲美國際大城市。藍圖顯示,立法會早前三讀通過新的空氣質素指標,將於2022年1月1日生效,不過要到2025年才大致達標。
兩大挑戰:交通排放 區域光化學煙霧
藍圖指出,本港空氣質素目前有兩大挑戰,包括路邊二氧化氮仍處於較高水平,需加強使用綠色運輸和管制車輛排放;至於能見度問題,政府認為是區域性空氣污染問題,大氣中的臭氧濃度由2013至2020年上升21%,港府會與大灣區專家合作,共同解決區域光化學煙霧問題。
翻查資料,環境局2014年就未來發電燃料組合諮詢公眾,提出從內地電網購電以輸入更多電力,惟方案惹起爭議,兩電更表態不支持,後來政府指大部分主流意見均對輸入電力有保留,環境局長黃錦星2015年指「在短期內不會採用這方案」。
不過,港府轄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於2019年公布的長遠減碳策略參與報告,列出55項建議,目標於2050年或之前達到零碳排放,在能源範疇「透過更緊密的區域合作增加燃料組合中零碳能源的比例」方案,再次惹爭議,逾12萬份對發電的公眾意見中,約四分之一表明反對從內地輸入能源。林超英稱,今次政府藉新一份藍圖重提輸入清潔能源,認為本港長遠即使成功由天然氣發電轉型氫氣發電,亦未能符合零碳排放,認為政府應考慮從內地輸入風能或太陽能,以符合國際潮流。
林倡輸入風能太陽能 符國際潮流
新一份藍圖提出綠色運輸,包括引入智能運輸系統及推動自動駕駛車輛科技;至於路邊空氣污染問題,當局會繼續透過淘汰歐盟四期柴油商業車,以及改善專營巴士排放,以減少汽車排放。
明報記者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