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ing:挾原創劇本 闖進電影界

[2021.09.08] 發表
說起中學點滴,李駿碩(右)和陳健朗(左)「雞啄唔斷」。陳健朗笑說:「他(李駿碩)記得比較多。」(黃志東攝)
電影《濁水漂流》故事源於李駿碩數年前曾作與露宿者相關的報道。(黃志東攝)
李駿碩(左)與陳健朗(右)既是中學師兄弟,現在亦同為電影導演。(黃志東攝)
陳健朗憑電影《手捲煙》奪得遠東電影節「White Mulberry」新導演獎。(黃志東攝)
由學長「抓」學弟入劇社,是英華書院的「傳統」之一。(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陳健朗比李駿碩大一年,但二人念中學時也有不少「共同回憶」,其中一個回憶,就是「被抓去」劇社。英華書院設劇社,從劇本到演出皆由學生包辦。李駿碩在劇社累積了編劇經驗,陳健朗則吸收了演出經驗。雖然二人的電影啟蒙始於大學,少年所得卻沒有白費。李駿碩最記得的,是當時任教美術科、曾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的劉瑩老師對劇社學生的要求——要以原創劇本演出。今天他們長大了,仍然堅持老師的要求,以原創劇本進軍電影界。

被抓入劇社的「迷途小羔羊」

少年時代,人人都有點懵懂,李駿碩和陳健朗也不例外。他們初中時之所以加入劇社,原來是被學長「抓去」的。陳健朗笑言:「當時學長們都習慣小息時在走廊抓些『迷途小羔羊』加入劇社,我就是這樣被學長叫去了劇社。」坐旁邊的李駿碩也說:「我也是這樣。」學長或許不知道,自己隨手便抓住了兩名未來的導演。他們在劇社做過後台佈置、燈光等崗位;李駿碩中五那年身兼編劇,陳健朗則當演員。「要好聰明的人才能負責燈光。他做過,我沒有。一開始我都是『行行企企』。」陳健朗邊笑邊指荍劘@碩說。被指「好聰明」的李駿碩補充:「因為(負責燈光)要知道如何根據劇本內容精準地打燈,需要組織。」

陳健朗謙稱自己在劇社「行行企企」,當然並非真的只是站蚙[望。他行茼膟荂A就行出了校外,學習到更多與演出相關的知識,「老實說,中學時不少記憶都模糊了,那時我多參與校外活動」。他曾參與戲劇工作坊、劇場演出,如中五時參加了PIP藝術學校PIP-POP青年劇場。他一心以為會走幕前演藝路,於是中學最後一年打算報讀香港演藝學院,「我一直都記得是2月最後一天要交報名表,記茯O2月31日,但當然沒有2月31日,醒覺時已過了截止報名時間」。2月31日從不會來,但機會永遠都在。陳健朗錯過了申請入讀演藝的時機,但循聯招辦法入讀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學習到電影製作,反而啟發出其電影創作才能,令他踏上導演之路。

老師要求以原創劇本演出

陳健朗在校外受啟發,學弟李駿碩寫劇本的能力,則是在校內培養。中五時他開始寫劇本,美術老師劉瑩對劇本的觀念,深深影響了他,「當時中學劇社一般要學生改編經典名著,莎劇呀、《夢斷城西》呀……美術老師則要我們寫原創劇本」。他說,劉瑩老師認為原創過程是個練習,多寫、多試才會有大進步。問及李駿碩當時寫過什麼,他想了想,面露青澀神情說:「哈哈,說出來很尷尬。」他寫過《夢妖?女巫?吸血鬼》,他笑虒挭擘@名緣起,「當時有電影《魔幻王國:獅子?女巫?魔衣櫥》嘛,就用了這個方式改名,又想有不同,便改了『夢妖、吸血鬼』,『女巫』卻沒改到」。此劇也促成他和師兄陳健朗同台演出的機會。

你揀呢行?呢行有冇揀你?

王家衛執導的《一代宗師》,其中一句經典對白「憑一口氣,點一盞燈」,某程度上形容了陳健朗的電影路。離開中學,告別劇社,升讀大學,固然有更多學習機會,同時有更多阻礙。他大學三年級時自編自導自演了「鮮浪潮」參展短片《I Can't Live Without A Dream》,製作背後,原來有氣在。「有次畢業生在『吹水』,大家都說想入這行(演藝界),自己也以想當演員為前提(入行),可是有前輩說『你揀呢行?係問呢行有冇揀你!』」這句話沒有打擊當時快將畢業的陳健朗,反而點醒了他,憑這口氣完成短片,亦因而獲賞識。

李駿碩說:「(陳健朗)自編自導自演是個很厲害的決定,香港社會一般都不喜歡這樣的小孩,成年人會覺得這樣的人『好扮洁z,又不是大演員,憑什麼自編自導自演呢?」他認為為喜歡想做的事努力嘗試,本來就一點都不奇怪。

創作需兼聽多想多做

英華書院2003年遷至長沙灣,鄰近基層人口甚多的深水鶠A李駿碩中學時期是否因常看到深水鶞漸郊蟑掩炕A觸動到他日後創作關於露宿者的電影?「我是個經常搬家的人,所以對社區脈絡很熟悉。」李駿碩說。真正影響到他寫下《濁水漂流》劇本的,是源於2012年自己負責採訪的一則新聞,但對於各區的認識則來自經常搬家的經驗。他說,不同社區的日常風景,各有值得細味之處,如曾住在鬧市地區,「凌晨兩點也有熱騰騰的食物(可買)」。

很多事情看似日常,實則並非理所當然。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導演創作電影時若只從個人感受出發,忽略四周,作品實難以令觀眾共鳴。陳健朗表示:「最重要是打開耳朵,聽自己說,也聽人說。」一路走來,陳健朗與李駿碩的經驗告訴大家,原創不是憑空想像,需要兼聽、多想、多做。

文:鄭惠霞

圖:黃志東

場地提供:英華書院

[語文同樂 第520期]

更多教育
時事中文:港鐵書法
【明報專訊】■新聞事件 退休建築師續為港鐵站題字 港鐵月台牆身以書法大字書寫的站名為港人熟悉,這些墨寶不但伴隨乘客候車20多年,... 詳情
文言滿fun:《笑林廣記》「交友」不中伏
【明報專訊】網絡交友盛行,是現代都會男女選擇認識朋友或另一半的新方法。然而,交友軟件亂象叢生,傳銷保險、騙財騙色等暫且不論,軟件的自我介紹欄... 詳情
What's News ?:夏日潮流文化
【明報專訊】本地潮流文化「不死」,再次彈起!經ViuTV選秀節目《Good Night Show全民造星》出道的本地男團MIRROR演唱會一... 詳情
字煮文化:月餅寄團圓
【明報專訊】有形食物 無形情意 月餅愈來愈早宣傳是不爭的事實,端午節今日完,第二日已經換上月餅廣告,處處提醒你三個月後就是中秋節。廣... 詳情
【明報專訊】財哥一直在等待泊車的位置。終於,他等到了。 每個開車到這堥茠漱H,事前不是不知道,這條街在任何時分幾乎都找不到泊車的位置,...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