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問快答:疫苗氣泡

[2022.01.24] 發表
Omicron變種病毒進入社區,加上政府預告將實施疫苗氣泡,市民打針意欲上升,曉光街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圖)2022年1月4日有大批市民排隊打針。

【明報專訊】為應對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政府採取更嚴厲措施推高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率,特首林鄭月娥宣布將擴大「疫苗氣泡」。疫苗氣泡的具體措施是什麼?

.主要相關課題:公共衛生與人類健康.

●疫苗氣泡Q&A

Q:什麼是疫苗氣泡?

A:疫苗氣泡措施擴大後,除食肆、表列處所,康文設施如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及學校,處所員工要最少打一針、8周後完成兩針;顧客或設施使用者則最少打一針,除了因健康原因未能接種者及持有醫生證明可以定期檢測代替外,所有人必須持接種證明。特首林鄭月娥指出,暫時沒計劃把要求延伸至私人工作間或商場,「因這影響會非常大,可能差不多等於在外國般要足不出戶」。

食衛局長陳肇始指出表列處所以外不少地方傳播風險高,均應納入規管,由於表列處所已有法例框架處理,故先於相關處所推行,相信會逐步推展至其他場地。此外,疫苗氣泡措施原定於2022年2月24日起擴大。特首林鄭月娥1月14日預告若年初四(2月4日)時除非疫情明顯逆轉或有社區爆發,否則將會以「疫苗氣泡」為基礎,逐步放寬受規限的處所營業,進入處所要先接種新冠疫苗。

Q:疫苗氣泡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主要是推高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率。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港大微生物學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以及港大內科學系臨H教授孔繁毅2021年12月於《明報》撰文稱,綜合各國經驗與最新文獻,疫苗接種率必須接近100%及完成3劑接種,方可達至全民保護。惟本港疫苗接種率徘徊於70%,並開始放緩,指出本港需要更進取策略提高接種率、增強抗疫韌性,而疫苗通行證在眾多加強措施中,屬較多地區採用、廣泛接納及易於執行,旨在提高接種率、保護未接種者,並讓已接種者可盡早恢復正常生活。

Q:疫苗氣泡實行有什麼困難?

A:疫苗氣泡實施後,涉及處所的前線員工需檢查入場者的「針卡」或電子針卡,多個業界憂慮執行遇困難,如要花大量時間檢查針卡、難以分辨外國針卡等。稻苗學會主席、金記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徐汶緯擔心遇到顧客出示假針卡,建議政府「唔好責罰業界」。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主席梁振華2022年1月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稱,與食衛局開會期間得悉政府研究以類似健康碼方式讓業界檢查疫苗紀錄,「一嘟,綠面係打鱁w,紅面係無打針」。陳肇始1月15日在港台《星期六問責》上透露創新及科技局正研究簡化在安心出行快速顯示接種疫苗證明,當局亦會有另一個應用程式予表列處所,會盡力於2月4日前、即新一輪延長社交距離措施屆滿前處理好。

Q:疫苗氣泡涉及什麼爭議?

A:中大生命倫理學中心總監區結成指出,飲食及群體聚集非「核心權利」;短期因應不同風險以不同方式處理,並非不合理,但打針與否兩類人所受不同待遇,當權者要考慮對市民的影響是否合乎比例,兩類人差別愈大、時間愈長,就愈可能構成不合理對待。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出,如疫苗氣泡措施只是純粹鼓勵接種,就毋須太急推行,要考慮社會認受及業界意見等;若期望以疫苗氣泡阻截變種病毒Omicron在高危處所或社區傳播,就是不切實際。

◆知識增益

補針成常態 「完成接種」定義變含糊

新冠病毒持續變異,新冠疫苗效力卻隨時間減弱,促使補針變為常態,其中以色列2021年12月分別開始為免疫缺陷者以及護老院舍院友和長者醫院病人接種「第四針」。補針需求令新冠疫苗「完成接種」(fully vaccinated)當前的定義變得含糊,部分原已完成接種疫苗的人,或因未接種加強針而變為「未完成接種」。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18期]

更多教育
新聞解碼:虎年郵票賀新年
【明報專訊】為迎接虎年,香港郵政將於農曆新年前發售虎年主題郵票及相關郵品,供集郵迷收藏。 ■新聞節錄 香港郵政1月18日推出「歲... 詳情
【明報專訊】1. 12 2. 圖案設計 3. 新設計 4. 相同主題 5. 十二 6. 兔 (本刊刊出的... 詳情
STEAM足[:香港的時間守護者
【明報專訊】慶祝尖沙嘴鐘樓鳴鐘100周年,康文署利用數碼科技還原舊有銅鐘報時聲響,於2021年12月9日傍晚6時首度播放鐘聲。鐘樓內的銅鐘於... 詳情
【明報專訊】A. 24日中午12時 B. 24日晚上8時 C. 24日上午4時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 詳情
今期流行:小熊維尼 版權開放
【明報專訊】美國法律規定,作品於推出95年後便會進入公共領域,即版權不再屬於私人擁有,公眾可享用作品的版權。美國卡通角色小熊維尼(Winni...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