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大學者錄Podcast 英語談詩經宋詞

[2022.02.10] 發表

【明報專訊】讀古詩可感受中國文學魅力,惟不諳中文者難賞析箇中神韻。嶺南大學環球中國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長蔡宗齊與10多名中外學者合作,本月推出以「How to Read Chinese Poetry(如何閱讀中國古典詩歌)」為題的Podcast,每周透過約半小時的英文錄音節目,介紹《詩經》、《楚辭》、漢樂府詩、唐詩、宋詞、元曲,以至明清詩歌,冀外籍聽眾可按歷史脈絡,系統地了解不同時代詩歌文體及文化背景等,兼助鑽研中國古詩學者參考。

「翻譯有原文10%意思已不易」

冀助外籍聽眾了解詩詞脈絡

蔡宗齊指出,海外學者以往學習中國古詩多為純粹翻譯,「如詩歌能有原文10%意思,已不簡單」,為幫助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克服語言障礙,他以自己主編的中國文學叢書《How to Read Chinese Literature》(如何閱讀中國文學)為基礎,與海外學者錄製Podcast。

翻譯古詩,有易有難。蔡宗齊舉例,杜甫的作品多用典、較含蓄,「我們看起來很精彩,但翻譯起來未免變平淡了」,李白的作品則較易保持原文韻味。至於《詩經》開章名篇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指讀者容易理解成男生追求女生的詩歌,但強調亦要理解詩詞歷史,才明白是講述周文王正妻助夫納妾。

中外學者合辦 每周半小時

首集Podcast的詩詞內容圍繞「婚姻」,該集客席主持、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學者William H. Nienhauser介紹《詩經》中,講述夏南行刺與母私通的陳靈公之詩詞《株林》,以及喻桃花為新娘、祝賀出嫁的《桃夭》。他在節目中提及,盼聽眾可幾乎全心全意理解詩詞(know the poetry virtually by heart),同時明白詩詞歷史背景。

整套Podcast一共52集,免費播放,分20個主題,涵蓋3000年中華文化歷史,本月起在不同平台每周上載。有興趣者亦可瀏覽網站howtoreadchinesepoetry.com,查看各集中英對譯詩詞及筆記。

更多教育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