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收入10年增三成 支出翻倍 學者倡參考2000年代應對財赤 縮公僕編制改基建優次

[2024.01.22] 發表
財政司長陳茂波(左三)昨早參與渣馬「殿堂盃」賽事取得亞軍。陳昨日發表網誌,稱本港經濟短期內難免面對挑戰,下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會兼顧公共財政推出適當平衡措施,保持本港經濟活力。(郭曉欣攝)
時任財政司長梁錦松(右)2002年公布預算案,建議透過公務員減薪4.75%,減少全年開支約60億元,減薪立法觸發逾3萬公務員上街抗議。當年時任「紀聯」主席黃偉雄 (左)與多名公務員工會代表到立法會門外請願,要求政府押後恢復二讀辯論公務員減薪草案。(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2月28日公布,政府近5個年度有4個均面對財赤,當局預料本年度(2023/24)有過千億赤字,財赤要未來數年內才消除。翻查政府近10年帳目,在2018/19年度及以前每年度收入均超過支出,但及後5個年度有4個「入不敷支」。兩者增幅亦不成正比,以本年度預算計,10年間政府支出增加92%,惟同期收入增加34%,開支增幅遠高於收入(見圖一)。有經濟學者指本港公共財政已進入結構性財赤初期,建議參考2000年代應對財赤經驗,縮減公務員編制減開支,以及調整大型基建優次。

明報記者 鄭律銘

根據去年公布的2023/24年度預算,政府支出繼續比收入多,未計發債收入,兩者相差近1186億元。《基本法》第107條規定,特區政府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

本港2020至2023年初經歷新冠疫情,政府推出多項逆周期措施,單計6輪「防疫抗疫基金」及逆周期措施,累計涉及近3500億元開支,是加劇財赤的因素之一。

另外,本年度赤字原預算為543億元,因政府賣地收入及印花稅收減少,財政司長早前預料本年度最終財赤或超過1000億元。

移民潮減收入老化增開支

關焯照:港入結構性財赤

就最近數個年度政府開支多於收入,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認為香港已進入結構性赤字初期。他指近年本港因移民潮流失勞動人口,令政府薪俸稅收入下降,而在人口老化加劇下,福利及醫療開支增加,拉闊公共開支與收入之間的差距。關指本港樓市近年低迷,地產商投地亦因此趨向審慎,亦令政府印花稅及賣地收入減少。

「造餅要師傅」 倡改善人才政策

關焯照說,財政司長常言要「做大個餅」,關認為「造餅」需要「師傅」,即有勞動人口才可推動經濟發展,認為政府需要改善現有的引進人才政策,加強成效。他舉例稱政府駐內地聯絡辦可到內地所有省市招人才,並要有配對機制,提高獲聘率,亦要繼續引入大型企業進駐,如早前政府引入內地龍頭科企「寧德時代」便是好例子。

歐洲研究及投資教育公司Orientis首席經濟師徐家健則認為,本港連續多年財政赤字是不理想,但要考慮香港近年受到多項負面因素影響,包括新冠疫情、地緣政治等。他認為難言香港已進入結構性財赤,相信經濟疲弱周期過去後,會逐步恢復。

2000年代減公僕「賣家當」

經濟師:易惹反彈暫不需

特區政府於1998至2004年期間的6個財政年度,亦曾錄得5次財政赤字,累計赤字金額約1961億元。翻查資料,時任財政司長曾蔭權及梁錦松,先後推出多項措施縮減政府開支及增加收入,包括透過自願退休計劃、暫停招聘公務員等縮減公務員人手,提出公務員減薪,並把當時由政府全資擁有的地鐵公司的部分股權私有化(見表)。

徐家健表示,本港近年經濟高度依賴內地表現,中美角力的地緣政治影響,預視短中期內未見緩和,同時本港現時失業率低、勞動力不足,兩項因素都不利香港經濟恢復,與2000年代本港面對公共財赤時的社會環境不同。他認為根據以往經驗,出售政府資產「賣家當」及公務員減薪,均容易引起社會反彈,除非明年經濟繼續疲弱,才需要考慮這些手段,但就今年而言「未必需要走這一步」。

關:明日大嶼、北都不應同步

關焯照亦同意推動公務員減薪涉及複雜問題,認為非優先考慮的項目,不過編制「瘦身」則是可考慮的措施。他表示,本港即將推出不少大型基建工程,在現時投地氣氛淡靜下,明日大嶼及北部都會區兩個大型項目需定緩急優次,不應同步推行,以免為日後每年財政增加額外負擔。

(預算案前瞻系列.一)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更多港聞
【明報專訊】財政司長陳茂波下月28日會發表《財政預算案》,昨在網誌表示面對外圍不明朗因素,本港經濟短期內難免面對挑戰,預算案會兼顧公共財政推... 詳情
何永賢:增居屋比例或延上公屋時間 料最早2028年始有空間調整
【明報專訊】政府正研究增加資助出售房屋例如居屋的比例。房屋局長何永賢昨表示,未來需要興建大量公屋,將成為房委會的主要支出;要達至財政平衡,其...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去年10月公布《長遠房屋策略》2023年周年進度報告,未來10年總房屋供應目標定於44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維持7比3;至... 詳情
房協豐頤居伙私營品牌 引進安老醫療服務
【明報專訊】本港人口老化,社區安老及醫療需求增加。房協於紅磡利工街的「長者安居樂」項目「豐頤居」,首度委聘醫療復康服務營運伙伴「進優生活」,... 詳情
網片諷指定袋易爛 環署:涉詆譭警跟進
【明報專訊】政府日前宣布再押後垃圾徵費實施時間,屆時市民需用指定垃圾袋。近日網上流傳最少兩條短片,均稱指定垃圾袋容易破爛。環保署昨晚發聲明,...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