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母護腦癱兒半生 不怕閒言,只怕扶抱無力
【明報專訊】屋h一隅,江月萍捧茖漭馧J糕與兒子鄭偉耀預祝母親節,偉耀先天患大腦麻痺及輕度智障,活動及語言能力有限,但吹蠟燭前仍不忘為媽媽送祝福,雖然咬字不清,江月萍知道他想講的說話:「母親節快樂,(祝媽媽)好好身體。」江月萍今年76歲,照顧偉耀45年,過往照顧的種種不容易,她輕描淡寫說全憑樂觀及勇敢面對。提到以往遇過的怪異目光、難聽說話,她從未反駁、默默承受,但趁茈擦佶`,她也講出期望:「希望社會都可以一齊愛惜這些小朋友,不要用歧視眼光。」
明報記者 江麗盈
佛誕剛過去,天氣悶熱,江月萍一大早從屯門南的住所出發,乘坐輕鐵及西鐵,到天水圍天耀h的耀能協會宿舍接偉耀到屯門醫院覆診,待覆診結束,她要先送兒子回宿舍,再啟程回家。途上兩人滿頭汗,江月萍說,偉耀約半年到醫院覆診一次,每次往返屯門及天水圍幾乎要兩小時,令她感到疲累。
覆診往返兩小時 疲累不言棄
照顧不容易,但江月萍說:「我無想過放棄。」偉耀幼年時已與其他同齡小朋友很不一樣,手腳無力,無法坐立,覆診時醫生確認他患大腦麻痺,江月萍毅然辭去從事7年的教書工作,專心照顧偉耀,到幼兒中心學習照顧技巧,「既然是你生出來的小朋友,你就要不離不棄地愛護他」。
她提到,以往社會大眾對殘疾孩子認識不多,與偉耀外出總有人注視,有人甚至會講難聽說話,例如質疑她前世做壞事,孩子才有殘疾,「我不介意,我是媽咪,我生的孩子,我要接受,不要理別人講什麼說話」。
街坊一句 兒子落淚
江月萍不介意,但偉耀聽到會傷心,她記起有次跟街坊聊天,對方提起有些酒樓飲宴時侍應會預先分菜、逐碟上,客人如「食殘廢餐」,怎料另一街坊對她講「你兒子都食殘廢餐」。在旁的偉耀聽到,隨即流眼淚,「他不明白為何對方這樣講,我唯有跟他解釋別人是出於不理解」。
旁人不理解,江月萍更慶幸現已離世的丈夫一直支持,「他也不離不棄,不嫌棄這個小朋友」。她憶述兩人曾在偉耀幾歲時一同到北京旅行,要合力抱偉耀上飛機、上旅遊巴,雖然辛苦,但聽到偉耀一句「媽咪我可以搭到飛機」,頓覺值得,「為何正常人可以搭飛機,他不可以?是還他心願」。
盼政府支援接送 社會勿歧視
偉耀現時居於耀能協會宿舍,間中才回家「度假」,江月萍會每日去天水圍探望,但她說生活已較以往輕鬆。不過7年前在家幫兒子洗澡時不慎跌倒的事,令她開始擔心隨蚥擗O減退,將來或難以再接偉耀回家,「我最大困難是年紀大」。她希望政府加強為殘疾人士而設的上門照顧及接送服務,即使她日後體力不足以接送或扶抱偉耀,仍有機會繼續安排他定期回家,「我知道他很嚮往在家生活」。
回望照顧偉耀的45年,江月萍稱當然有感到吃力的時候,但她選擇樂觀及勇敢面對,還不時去中心參與活動,與同路人互相鼓勵,「怎樣捱得過?做人最緊要有信心」。今年母親節,她的願望離不開盼望兒子健康平安,再想到其他殘疾人士及他們的家長,她說:「希望社會都可以一齊愛惜這些小朋友,不要用歧視眼光。」
(母親節.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