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定國:軟對抗非法律概念 不隨便標籤 衡量準則包括是否誤導挑動對政府國家誤解

[2025.07.01] 發表

【明報專訊】《港區國安法》昨日實施5周年,多名官員近日談及提防「軟對抗」。律政司長林定國說,軟對抗並非法律概念,他個人衡量的準則包括手段涉及虛假、誤導陳述;動機是挑動或誤導市民對特區政府或國家有錯誤理解;並破壞團結解決社會問題的氛圍。資深大律師、行會成員湯家驊向本報稱,軟對抗屬情緒或態度,並非刑事行為,政改失敗是出現軟對抗的重要原因,社會需時慢慢處理創傷。

林定國接受香港電台、《大公報》等傳媒訪問稱,軟對抗好像沒有清晰定義,「要理解這並非法律概念」,相關概念「不是可以隨隨便便用」,將任何行為言論標籤為軟對抗前須深思熟慮。

稱風險在於破壞團結 影響安定

林定國說,他個人測試一個行為涉否軟對抗,準則包括涉及虛假、誤導陳述,意見明顯沒客觀事實基礎,甚至情緒化言論;另外共同動機是挑動或誤導市民,令公眾錯誤理解特區政府或者國家發生的事和政策,產生負面印象。他說,軟對抗的風險是破壞團結解決社會問題的氛圍,影響社會整體安定環境,「是否大家市民所想見鴷?」

政務司長陳國基接受《大公報》等傳媒訪問稱,軟對抗是「鑽法律空子」。他說,並非不准市民批評政府,為改善施政而提意見「無任歡迎」,但企圖令政府操作、運作不了,或挑起反政府情緒,就有所分別。

湯家驊:勿當塌天 毋須用國安法

湯家驊認同官員所稱,軟對抗是一種情緒或態度,而非刑事行為。他談到相關情緒的來源,「我覺得政改失敗是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有很多人感到很失望、很沮喪,特別是2019年的動亂事件,這個創傷是很深,要慢慢去處理」。

湯認為處理軟對抗的方法是循循善誘,關注軟對抗者感不安或擔憂的焦點,「最重要是多與年輕人溝通,了解他們的憂慮、不滿,慢慢可以將傷口痊癒過來」。他說不認為要將軟對抗看成「天塌下來、非常重要的問題」,是社會要處理,而非要行使國安法去處理。

更多港聞
【明報專訊】2021年成立、屢為平台外賣員發聲的「外賣員權益關注組」昨日傍晚在其社交平台專頁公布即時停止運作,未提及原因,其後專頁亦關閉。 ... 詳情
【明報專訊】一名警員2014年被裁定13項欺詐罪成,判處社會服務令,翌年遭革職,並須遷出荃灣海濱花園宿舍,惟他至2017年4月才搬走,且沒有... 詳情
【明報專訊】兩名五旬男子肝功能嚴重衰竭留醫瑪麗醫院,情G危殆,其中一人已進入肝昏迷狀態並出現嚴重併發症,需靠人工呼吸機維生。瑪麗醫院肝臟移植... 詳情
朗思確認停辦 校長:正助學生轉校,債券辦團負責
【明報專訊】九龍塘私立學校朗思國際學校傳出7月底停辦,有報道引述持有20萬學校債券的家長稱擔心不獲退還款項。有家長昨向本報表示,6月初到校開... 詳情
【明報專訊】一名36歲中國籍女子涉在未經同意下披露一對夫婦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身分證號碼及地址等,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昨在新界被...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