佇立鋼琴家搖籃 演藝鍵盤樂系主任:學音樂志在修養非奪獎
【明報專訊】香港鋼琴家沈靖韜在美鋼琴大賽奪金,喜訊傳到地球另一端,香港演藝學院鍵盤樂系主任郭嘉特亦為他喝采,更看準沈凱旋回港獨奏,到網上搶票,「要排30分鐘,那便排吧,到我了,剩下5張票,但我iPad按不到啊,唉!」36年來佇立於作為「鋼琴家搖籃」的鍵盤樂系,郭說現今學琴的人多了,他卻要學生知道,學音樂的目標絕非拿大獎,而是自我修養的方法,「你喜歡學音樂,你個人也不會怎樣差」。
實習記者 鍾浩程
郭嘉特自1989年起擔任演藝鍵盤樂系主任,教過的優秀學生多不勝數。他現亦負責收生,稱近年多了內地生報讀演藝鋼琴學士,估計或想以香港作跳板,較直接赴歐美易適應,又或因演藝學費較便宜。他稱也有收海外生,秉持擇優而錄原則。校方數據顯示,下學年15人獲演藝鋼琴學士課程取錄,另6人讀鋼琴碩士(見表)。
評現今學生「拿得不夠準」
料資訊唾手可得缺多元接觸
做音樂教育多年,郭老師說,現時學生對音樂的判斷力不如以往,「拿得不夠準」,料或因現今資訊唾手可得,學生反而缺乏接觸不同類型的音樂,對音樂的敏感度下降。他以手袋為喻,稱他是外行人,未懂欣賞縫製細節,但內行人一看便知真貨與假貨,音樂亦是如此。他建議學生多聽音樂會,不止聽琴,也可接觸歌劇等。他說自己當年學琴,每周聽4場音樂會,維持足6年,「我學到的,很多是這媥Дo到」。
不少家長都為子女報樂器班,郭說學音樂好處多,不單提升音樂造詣,更培養專注力及膽量,做事更認真,「你彈粒音,為何那麼煩,差不多就算吧,為何這麼精準?」對一般正學琴的小孩,他認為家長可適度讓子女參加音樂比賽,稱獲獎可帶來成就感,但他亦要學生知道,拿下大獎非學音樂最終目標,而是自我修養的方法,「你喜歡學音樂,你個人也不會怎樣差」。
郭認為鋼琴教師角色重要,稱教師也不能自滿,需提升技巧及風格,並學習如何用最合適的方式去教學生。
港人聽音樂會風氣勝外地
沈靖韜上月在范克萊本鋼琴比賽奪金(見另稿),下月底在港大繆思樂季獨奏亮相,郭笑說自己亦有「搶飛」但卻撲空,後來幸得沈媽媽贈票。他認為港人聽音樂會風氣不俗,多年輕人入場,反觀外國大多只有長者或遊客入場。要吸引觀眾,郭認為最重要是演奏者有實力和口碑。他說在重要比賽獲名次是提升名氣的最快捷方法,但即使奪冠,之後發展仍視乎實力,稱演出後能吸引主辦方再邀請演奏才是最難。
說到藝文界發展,早前有官員稱要提防業內「軟對抗」,業界憂慮影響創作。郭0對此並不擔憂,「從我的角度,我只是想做我的音樂,我不理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