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協擬增資助出售屋 調高三房比例 凌嘉勤:科技城牛潭尾計劃建安置h
【明報專訊】政府委託房協發展的專用安置屋h項目,未來租售比例或會調整。房協主席凌嘉勤接受本報專訪表示,市民置業需求仍然強烈,如洪水橋專用安置屋h「樂翹軒I」已出售約40%單位,日後會適當在比例上增加資助出售房屋,未來5年(2025/26至2029/30年度)落成項目租售比例約是三成半對六成半,會調高出售單位比例,同時在保持單位數目不變下增加三房單位比例。他又透露擬在牛潭尾、新田科技城用地興建專用安置屋h單位,照顧受收地清拆影響居民的住屋需要,以配合北部都會區發展。
明報記者 蔡穎琳 黃偉超
洪水橋作例 稱置業需求強
凌嘉勤表示,房協希望將來適當增加資助出售房屋佔總建屋量比例,舉例稱洪水橋「樂翹軒I」約300個出售單位,已賣出約40%;同區出租屋h「樂翹樓1座」375個出租單位,則暫時租出近30伙、即不足一成。他認為銷售反應反映市民置業需求仍強烈,「有些報道指當時樓不夠時候,申請(超額認購)38倍好正,(超額認購)跌回18倍就說需求減弱,(房協)最近一期是12倍,我們覺得是健康的,不用大家驚分不到(單位),打崩頭」。
凌嘉勤又說留意到近期大單位較搶手,因此房協會在維持單位數量不變下,盡量提供更多三房單位。被問三房單位比例會增加多少,他表示需視乎每個項目地盤而定,整體單位數目亦須達政府要求,「細單位不可再細,但可不可以將多些兩房變三房單位」。
5年推1.7萬伙 安置h近半
房協未來5年將提供約1.7萬伙單位,其中約8000伙屬專用安置屋h。凌形容房協未來建屋規模「史無前例」,當中專用安置屋h是較創新的房屋類型,用作安置受政府發展清拆行動或市區重建計劃影響的住戶,現於北部都會區內的洪水橋、粉嶺百和路及古洞北興建專用安置屋h,未來擬在牛潭尾、新田科技城拓建專用安置屋h,以配合北都發展。
為配合人口老化,房協設計各類單位都加入方便居家安老元素。凌嘉勤稱,房協計劃未來在更多公營房屋(包括出租及出售)加入「可改動設計」單位及通達設計,例如設計較闊的大門方便輪椅進出、睡房間隔牆不採用結構牆,「年紀大的時候可能需要睡房大一點,要有人照顧,但這類設計(改動)要拆牆,故此我們這類牆不會是結構牆,真的要改時都相對地容易一點」。
方便安老 添「可改動設計」
房屋局長何永賢較早前曾表示正設法降低公營房屋建築成本及加快建屋,如參考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粗獷主義」風格,外牆混凝土不經粉刷,亦考慮取消公屋單位鐵閘等。被問到房協會否跟從房委會改變單位設計,凌嘉勤表示房協單位內櫳質素向來屬賣點,住戶也對房協單位設計有一定期望,故暫沒考慮調整,現時可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及建築科技等節省成本。
另外,位於荃灣油柑頭的港人首置盤地皮前年流標,政府轉交房協接手拓展,凌嘉勤去年11月曾於無芋m講清講楚》表示發展該項目要額外負責地盤平整、道路擴闊,正與政府商討策略降低成本。凌在訪問表示,油柑頭首置項目仍繼續進行,惟技術上具挑戰,需仔細研究,至於會否要拓建其他首置項目,他稱房協會配合政府房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