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垃圾徵費暫緩非擱置 問責否?謝展寰:自評難
【明報專訊】拖拉20年的垃圾徵費原定去年8月1日實施,政府去年5月宣布暫緩,至今一年多,政府終於以社會不支持現階段徵費,及今屆政府推行的減廢回收工作收到明顯效果等為理由,宣布今屆政府維持暫緩實施垃圾徵費。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昨首次到立法會交代,強調只是暫緩實施,並非擱置或取消,日後有需要可再推行。謝回應議員提問是否有官員需要問責時說,「自我評價都是困難,亦不容易令人信服」。另有議員要求當局「果斷少少」,提出替代方案。
本港推行垃圾徵費波折重重,至上屆政府提出立法推行,立法會於2021年8月三讀通過條例草案,期望最早於2023年實施。前環境局長黃錦星形容垃圾徵費是「火車頭」,可拉動減廢和回收設施發展。
稱目的推動減廢 「垃圾收費只是工具」
謝展寰昨出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政策簡報會,就《2025年施政報告》相關措施開場發言時表示,「垃圾收費只是工具」,政府目的是推動減廢回收和「零廢堆填」;他進一步解釋,社會在現階段不支持徵費、今屆政府推行的各項減廢工作已收到明顯效果,認為政府應因時制宜來制定推進減廢回收工作的策略。
謝稱,現屆政府扭轉廢物棄置量長期上升趨勢,由2021年平均每日11,358公噸減至今年上半年每日10,141公噸;整體回收率由2020年的28%上升至34%。謝稱,若本港進一步將垃圾棄置量減至每日9000公噸以下,香港可望不用建設第三座焚化爐。
何俊賢促決定路線「果斷少少」
多名議員支持暫緩徵費,但漁農界何俊賢稱,日後市民環保意識夠強,先進科技可以處理更多垃圾,政府是否有取締方案,「決定路線方面,政府能否果斷少少?」選委界簡慧敏稱,公眾關注政府政策的連續,希望政府解釋清楚替代方案和時間表。
謝展寰稱,垃圾徵費並非取消,政府現正循4個方向推動減廢,包括宣傳教育、完善回收網絡、緊密與行業協作、善用市場發展環境基建。
簡慧敏冀政府解釋替代方案
九龍中議員楊永杰支持暫緩徵費,但他指坊間或關注事件是否涉及「部門首長責任制」問題,官員是否需要問責。謝展寰回應稱,「自我評價都是困難,亦不容易令人信服」,又指環境及生態局以及環保署已盡力體現行政長官「以結果為目標」的要求,部門首長掌握社會對垃圾徵費的民意,亦是管理的一部分。被問到今屆任期內的減廢目標,謝展寰透露若每日再減少500公噸垃圾,回收率可由現時34%升至兩年後的36%,每日垃圾棄置量若減至9000公噸以下,有望不用興建第三座焚化爐,節省300億至4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