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延伸﹕花木蘭忠孝代言人
【明報專訊】當大家聽聞迪士尼即將開拍《花木蘭》真人版電影之際,腦海有沒有同步閃起〈木蘭辭〉的詩句?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曾先後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動畫、漫畫等多個版本,故事深入民心,歷久不衰。而香港舞蹈團亦於6月12日至14日假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再度上演大型舞劇《花木蘭》,看來花木蘭的故事或會牽起另一番熱潮。
香港舞蹈團製作的《花木蘭》曾於2013年上演,2014年曾獲香港舞蹈年獎中「最值得表揚舞蹈製作」和「最值得表揚群舞演出」兩項殊榮。舞劇版《花木蘭》呈現故事的方式與其他版本不盡相同,舞蹈團將特別加入多媒體錄像及獨特布景設計,融合古典舞、武術、現代舞美元素等豐富藝術形式,將花木蘭代父從軍、馳騁沙場的故事呈現給觀眾,表現花木蘭忠、孝、勇、智的形象。
代父從軍﹕孝 保家衛國﹕忠
從花木蘭身上,我們可以看見中國傳統的忠孝思想。所謂「百行孝為先」,孝順父母向來是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道德行為,很多故事都以此為主題,例如「二十四孝」中臥冰求鯉的王祥、替父扇枕溫衾的黃香等。孝道與忠君愛國思想有密切關係,《孝經》說:「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儒家把侍奉父母的孝擴充成侍奉君主、服務國家的忠,是因為古代宗法制度下劃分了各級宗主,父親是家庭的大宗,兒子要服從父親,而君主是國家的大宗,所有人都要服從君主,君主無異於國人的父親。由於忠和孝都是對權力的順從,兩者常被連繫起來,後世君主便以孝道來鞏固統治,於是兒子在家要孝順父母,擴充成在外要忠於君主。回到花木蘭的故事,她因為父親年紀老邁,家無成年男丁,於是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既免除老父飽受征戰之苦,又替君主保家衛國,這種忠孝雙全的行為就是「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的實踐,是故這故事得到歷代人們的讚賞,流傳至今。
衝擊「男主外女主內」傳統
此外,花木蘭女扮男裝上戰場的情節也有非一般的話題。中國傳統向來「男主外,女主內」,男性負責從政、打仗、耕種、經商,女性則負責養蠶織布及家務,《木蘭辭》開首也說「木蘭當戶織」,性別定位森嚴,歷代政治除少數時期如漢代呂后、唐代武則天、清代慈禧外,向來由男性主導,不少朝代更明令後宮不得干政,女性難以參與國家大事。但花木蘭由代父從軍至獲國君嘉獎一事說明,女性也有能力為國效力,對當時固有的性別定位或許造成了一些衝擊,後來南宋抗金女將梁紅玉、明末女將秦良玉等女子從軍,亦進一步衝擊了性別定位,教不少男性驚訝,亦令不少女性鼓舞。這或許也是花木蘭故事深入民心,得以流傳至今的原因。
文: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