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迷巧手重現大銀幕經典
愛惜光影成事業 習復修工藝科技
【明報專訊】一格一格滿載經典畫面的舊菲林,經過長年累月的損耗,得以在大銀幕上重新放映,有賴一班電影修復員。曾修復默劇大師差利卓別靈作品,以及世界各地多套經典電影的意大利公司博亞電影修復所(L’Immagine Ritrovata)將在港開設首間海外分公司。28歲的Kay自小是電影迷,是這公司的電影修復員,「就係鍾意佢(電影修復)夠冷門」,她更大願望是令更多人認識電影修復的工作和意義。
明報記者 陳倢朗
「聽落去,電影修復好像一件很舊的事,但其實牽涉很多科技,新與舊之間未必是一種對立」,自小受父母感染愛看電影的吳若琪(Kay)說,學生時代每逢電影節都會看30多齣電影。她曾在英國修讀電影資料館學(Film Archiving)碩士,學習修復電影的歷史及道德理論等,亦曾在香港電影資料館任職,後來得悉博亞在港開辦,覺得機會難逢,故加入這間公司。
菲林闊度兩指粗 特製膠水修復小齒孔
Kay說,修復電影既要懂得新科技,也要了解電影的歷史背景、菲林特性等,以作最準確的修復,「很刺激有趣」。早前公司全額資助她到意大利總部受訓3星期,由如何觸碰菲林,到修補菲林邊的齒孔、為菲林清洗等都要學。
Kay說,修補菲林齒孔很困難,通常菲林去到修復員手上已很脆弱,以35mm菲林為例,菲林闊度只有約兩隻手指般粗,兩旁的齒孔闊度以毫米計,修復員必須用特製膠水及膠紙,小心把兩旁細小的齒孔修復好,同時不能讓膠紙覆蓋齒孔旁的聲軌及畫面,才能讓菲林順利通過掃描器,轉化成電子檔案,以作進一步修復。她又說,在意大利的同事大多亦是20至30歲的年輕人,喜歡舊電影,接觸菲林更是「不舊不開心」。
Kay說,有感香港電影製作蓬勃,保養、修復電影的文化卻很落後,故想投身行業出一分力,令更多人認識電影修復的意義,希望將來香港也可開辦相關課程。
意國電影復修所來港設分部
來自意大利城市波隆那(Bologna)的博亞電影修復所於1992年創立,總監Davide Pozzi說,現時愈來愈多人喜歡看經修復的經典電影,博亞首部處理的亞洲電影,正是於2008年受香港電影資料館所託,修復費穆的《孔夫子》(1940)。公司每年修復約60至80齣電影,去年亞洲電影佔修復電影總數約二至三成。
Davide說,鑑於亞洲市場需求增加,公司決定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讓亞太區客人把菲林送到香港,作基本修補和清潔,再透過掃描轉化成電子檔案,然後發送回意大利作更深入的修復;節省運費之餘,亦可減低菲林在運載時承受的風險。位於觀塘的香港總部預計6月中正式運作,相信是香港首間專門做電影修復的公司,暫有4名員工;意大利總部則有79名員工。曾任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經理的鄭子宏,現為博亞在港的董事總經理。
投資推廣署發言人稱,本年1月得悉博亞計劃在港設立總部後,署方駐意大利的顧問立即跟進,亦為公司提供了本港電影市場資料,以及協助其聯繫業界持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