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煙肉和腸仔等加工肉類被評為「1類致癌物」,除了茶餐廳的早餐和常餐外,街頭小吃亦常見到腸仔,甚至有串燒或炸「煙肉腸仔」。
放大
 
調味醬料隱藏高糖、高鈉的健康陷阱。2016年1月消委會檢視市面65款蠔油、番茄醬、XO醬和辣椒醬汁,發現一款辣椒醬每100克含50克糖,即有一半是糖。
放大
 
放大
 

其他新聞
時事議題﹕如何促進公眾健康?
時事議題﹕飲食與健康
觀點與角度﹕繁體字V S.簡體字
人物X概念﹕莊偉忠X人生態度˙莊偉忠﹕我不是成功人士
概念解碼﹕傳統(tradition)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港人五大不良飲食習慣

【明報專訊】1.多肉少菜:人均食肉冠全球

肉類提供熱量、脂肪和蛋白質等,進食過量肉類,可能引致肥胖問題。流行病學也顯示,攝取愈多紅肉(如豬牛羊),患癌風險愈大,而紅肉已被世衛列為「2A類致癌物」。進食足夠分量的蔬果是健康飲食的重要一環,蔬果中的纖維能加速腸道蠕動,減少便秘;腸狀蠕動減慢,會增加大腸與糞便內毒素接觸的機會。

然而,不少港人的飲食多肉少菜。美國農業部2011年數據顯示,香港人均肉食消耗量冠絕全球,按數據推算,港人平均每日消耗近1磅(約450克)肉類,但成人每日攝取0.3至0.5磅肉類已足夠。香港防癌會在2012至13年訪問2512名市民,發現34%受訪者每日進食多於3O紅肉(有醫生建議每周吃肉不多於13O,即約500克);並發現逾三成受訪者的BMI(身高體重指數)高於23,超出標準範圍。

世衛建議每日最少食用400克的蔬果以預防各種慢性疾病。衛生署據此推廣「每日二加三」均衡飲食信息,建議市民每日最少吃兩份水果與三份蔬菜(一份菜指一碗半生熟蔬菜、一份水果即一個中型水果),但2012年調查發現,82%受訪者未能做到。衛生署2014年4月進行的「行為風險因素調查」也顯示,81%的18至64歲受訪者每日食用少於5份蔬果。

2.常吃加工肉類

加工紅肉如腸仔、午餐肉及火腿等,是港式茶餐廳的常見食材。加工肉用上亞硝酸鹽(Nitrite)作為防腐劑,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已有實證顯示進食過量會增加致癌風險。世衛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2015年10月將加工肉類評定為「1類致癌物」,指每日進食50克會增加患大腸癌風險18%。

香港大腸癌病患升

常吃紅肉、醃肉,以及長期多肉少菜的飲食習慣,都會增加患大腸癌風險。近年香港大腸癌病患不斷上升,並有年輕化、取代肺癌成為「頭號癌症」之勢。醫管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大腸癌由2003年有3249人發病,急升至2012年的4563人;中年發病愈見普遍,同期45至64歲病患由921人增至1539人,佔整體腸癌個案的34%。

3.愛零食 食無定時 偏食

零食多是高熱量、高糖分、高脂肪,薯條、漢堡包和炸雞等向來被視為「垃圾食物」(junk food)。市場調查公司尼爾森於2007年訪問1000名港人,62%受訪者愛吃零食,三分之二人會吃街頭小食;眾多包裝零食中,薯片和朱古力最得港人歡心,街頭小食則以魚蛋最受歡迎。

不少香港人為口奔馳,食無定時,容易誘發腸道疾病。根據浸大2011年發表的香港人群生活方式現狀研究報告,受訪的3000名市民中,兩成人用膳沒有規律,20%男性和18%女性沒有吃早餐的習慣。

偏食也會影響健康。中大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2010年12月訪問逾4500名幼稚園兒童的家長,只有四成家長認為子女無偏食,僅約一成幼童進食充足的蔬果量。

4.外出用膳 快餐「三高」

港人出外用膳非常普遍。衛生署2010年4月的「行為風險因素調查」顯示,一星期5次或以上出外吃早餐的市民有26.9%、午餐有46.4%、晚餐有9.4%。香港生活節奏快,供應快和廉價的快餐成為不少打工仔的選擇。然而快餐往往「三高」,即高熱量、高脂肪、高鈉,以及低纖維。

i) 港式美食飲品高糖

ii) 醬料湯水高鈉

食物中的糖分可為身體提供能量,尤其是人的腦部以葡萄糖為能量,但攝取過量易致肥胖和糖尿病等。世衛2015年3月發表新指引,建議成年人和兒童將每天攝取的「游離糖分」(free sugars)減至每天攝取總熱量的10%以下,即約每天50克(約10粒方糖),以防止癡肥和蛀牙;若能減至5%即約每天25克(約6茶匙),能有效預防心臟病、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

不過,香港著名美食港式奶茶、紅豆冰、菠蘿油等,都含有相當高的糖分,快餐店飲品如檸茶、檸水,也會加入糖漿,各式各樣的汽水更含有極高糖分。消費者委員會2015年與食安中心合作測試市面141款中式飲品,發現三成屬「高糖」,糖含量最高的山楂飲品樣本,飲一杯已接近全日攝取量上限。

鈉(鹽)是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作必需的礦物質,有助調節體液,但攝取過多會增加患高血壓、心臟病、中風、腎病等多種慢性病的風險。世衛建議成人每日從膳食攝入不多於2000毫克鈉(即5克鹽),中大醫學院2012年研究指港人每日攝取約10克鹽。政府統計處2011/12年度的調查顯示,本港55歲或以上人口中,34%患高血壓。

iii) 小學飯盒過鹹

衛生署2013年聯同食環署抽樣調查29間小學提供給小一至小三學生的96個午膳飯盒樣本,發現逾九成飯盒的鈉含量超出建議攝取量,其中一款印尼飯盒更超標逾4倍,可能增加學童患高血壓風險。

5.節日暴飲暴食 過節食品高脂

佳節假期,吃吃喝喝、大魚大肉是不少人慶祝的重點活動,面對大量佳餚和小吃,很多時我們吃得開懷,最後吃得太多。暴飲暴食可能導致消化不良、體重增加,而不少應節食品充滿「健康陷阱」,例如端午節的x、中秋節的月餅。

以近年大熱的奶黃月餅為例,不但含有會降低好膽固醇的反式脂肪,且飽和脂肪含量偏高。《明報》2015年中秋節前檢視市面多款月餅,其中奇華迷你蛋黃奶皇月,每100克含12.8克飽和脂肪。飽和脂肪可增加冠心病風險,世衛建議盡量減少攝取。

 
 
今日相關新聞
時事議題﹕餐桌上的危機
港人五大不良飲食習慣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