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範文:參考答案

[2016.12.16] 發表

【明報專訊】(1)作者「恆惴慄」的心情,在遊西山後得以消解。

作者登上西山,從山巔遠眺的景象,令作者感受大自然的浩瀚,有「悠悠乎」、「洋洋乎」之感。由此引發作者對自然環境的想像,於是有感與天地共遊,並且覺得大自然廣闊無垠。(2分)

最後,作者在宴飲後「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他的精神可以集中,身心得到解脫,渾忘物我。面對浩瀚的自然,他理解個人的渺小,於是忘記個人一時的榮辱和得失,與大自然融合為一,因「僇人」而來的「恆惴慄」之情得以消解。(2分)

(2)首先,作者從西山上得見自然的浩瀚偉大,有感個人的渺小,放下一時的悲喜得失,心境變得開朗,不再因僇人的身分而惶恐終日。(1分)

其次,過往作者遊歷永州山水,主要是尋幽訪勝。作者登上西山後,看到壯麗的景象,領略遊歷的真正樂趣,心情得到解放,就是個人的精神跟自然融為一體,於是作者開始了真正的遊歷。(1分)

(3)作者於本文曾運用頂真手法。使用頂真能夠令文句前後承接,更見連貫,而且文氣銜接得當,可令文章具氣勢。

例如「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一段,作者主要刻劃遊歷永州山水時的情?。其中「醉」、「臥」、「起」三字均曾用作頂真,承接上句,開啟下句。(2分)

作者這樣寫,就可以清楚刻劃一個連貫的郊遊過程,先是坐下來飲酒,醉了就相枕而躺下睡覺,睡覺時發了一個夢,夢醒後即時起來,起來後又立即離去。從文句的表述方式,令讀者看到一氣呵成、緊密連貫的動作,大大增加文章的可觀性。(2分)

(4)A

(5)B

(6)惠子種出容量達五石的葫蘆,但因為它不堪承受過大重量而不能用作盛水器具,也因為大得無處可容而無法用作水瓢,得物無所用,只好將其擊破。 (2分)

莊子指出他的「拙」在於閉塞守舊,囿於成見,只懂從日常生活應用的角度思考。葫蘆的「大」既不合於實用性,就是「無用」,卻不知葫蘆同時具有「浮於水面」的特性,在盛水和舀水以外,亦有用作腰舟的可能。(2分)

(7)「無用」是對世界而言,「大用」則對自己而言,能夠保全生命,就是「無用」最大的「用處」。作者以比喻、回應惠子所舉之例來論證「無用方可大用」。(2分)

作者首先用斄牛比喻無用的大物,正因為它不具捕捉小動物的本領,被人視作「無用」,無才可施也就不急於東跳西躍,也因此避免誤落陷阱,得以頤養天年。(2分)

其後,作者更提出建議,把大樗樹種在「無何有之鄉」,正因為它的大幹小枝皆不合木匠所用,而且位處遠郊,故此才不為斤斧所害,達至「大用」。(2分)

更多教育
卷二練筆:修訂及回顧
【明報專訊】示範文:文仕聰 2016文憑試考生 中文考獲5**(寫作卷考獲5**) ◆む點評?修訂め む題目「我從_... 詳情
綜合能力:心靈健康
【明報專訊】◆寫一寫 以香江中學輔導學會會長馬卡隆身分,就學生壓力問題,撰寫一篇專題文章投稿至學生報。文章先指出學生面對的壓力來源,並... 詳情
【明報專訊】語境意識:中上品 整合拓展:中品 見解論證:中下品 表達組織:中品 詳情
作戰攻略?卷一閱讀提要(12) 文言攻略:虛詞要讀得實實在在
【明報專訊】虛詞相對穩定 上回提到,文言虛詞不容忽視,常見於文言(也常見於試卷),避也避不了。既然如此,只好親近它、擁抱它,靠它打開文... 詳情
五湖四海:喜喪哭嫁土家族
【明報專訊】女子出嫁哭七天 載歌載舞送亡人 社會普遍視婚嫁為喜慶、親人離世則悲傷,但對土家族卻是相反。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