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科技談:燒木集煙製墨

[2016.12.16] 發表
(圖一)

【明報專訊】傳說王羲之在家附近的水池練字,然後用池水洗筆,日子久了,池水變成了黑墨色。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古時書法所用的墨汁是如何製成的呢?

凡燒松煙,伐松斬成尺寸,鞠(1)篾(2)為圓屋,如舟中雨篷式,接連十餘丈,內外與接口皆以紙及席糊固完成。隔位數節,小孔出煙,其下掩土砌磚先為通煙道路。燃薪數日,歇冷入中掃刮。凡燒松煙,放火通煙,自頭徹尾。

——節錄自《天工開物.丹青》

(1)鞠:彎曲

(2)篾:指由竹子剖成的細薄片

■小故事

古人書寫的時候,總會拿出一塊墨在硯上研磨。原來,墨的原材料是來自燒木時取得的黑煙呢!人們將松木斬成固定尺寸後,透過燃燒松木取煙製墨。燃燒松木的地方也很講究,先用竹編成圓頂的竹篷,就像小船上的雨篷般。將圓頂竹篷連接至十餘丈長,並以紙及草蓆糊好,再於篷頂開一至兩個小孔,用泥土將竹篷與地面接觸的位置蓋上,再用磚砌成一條通煙通道,便可以將松木放在竹篷內燃燒數天,待沾在竹篷上的煙灰冷卻後便可以掃刮。

松木燃燒後的煙灰佈滿整排竹篷。在竹篷末端一兩節刮出來的是「清煙」,是上等墨的原料。在中間數節刮的煙為「混煙」,是普通墨的原料。在近頭的一兩節,刮到的是「煙子」,會賣給刷印店家,細磨之後使用。其餘的則會留給漆工、粉刷工作黑色塗料之用。

■小遊戲

不同煙灰有不同等級,以下(圖一)煙灰是什麼墨的原料?連連看!

(答案見另文)

更多教育
文學經典:香港文學泰斗 劉以鬯
【明報專訊】劉以鬯(1918-) 出生地:上海 代表作:《酒徒》、《對倒》 職業:曾任報刊編輯,亦是作家,有「香港文壇教父... 詳情
答案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休刊小啟 小四S班放聖誕假了,第327期《智叻中文Smarties'》將於2017年1月6日跟各位再...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