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廣益:歌唱「港人」身分 官民無形角力

[2017.05.18] 發表
近年多次有人在獅子山頭掛「我要真普選」黃色直幡,表達訴求。

【明報專訊】本土文化如流行曲、電視、電影等,一直都在塑造香港文化與港人身分認同上扮演重要角色。每當探討港人身分認同的發展歷程時,我們都能以該年代具代表性的流行曲來理解主流論述,進而探討當時民眾的身分認同。

六七十年代:《獅子山下》營造香港精神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被視為「難民社會」,大部分市民以「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在港用寄居、逃難、過客的心態生活,並抱有朝一日能返回內地家鄉的盼望,在香港落地生根的意識不高。而且香港是個英屬殖民地,市民存有不少矛盾,尤其在身分認同問題上分歧甚大。羅文於1979年主唱的《獅子山下》,歌詞「既是同舟 在獅子山下且共濟 拋棄區分求共對」、「放開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一起去追」,正是呼籲港人團結,以同舟共濟的精神來追尋理想,以港為家。

在「借來的地方」創經濟神話

在七十年代,港督麥理浩爵士上場,推出多項社會改革政策,如「十年建屋計劃」、九年免費教育,舉辦「香港節」以及成立廉政公署等。香港經濟急速發展,為社會向上流動創造了基本條件。於是,社會流傳茪@種認為「有機會時加上個人努力」,就可以成功的意識形態。即使當時大部分市民生活仍然艱苦,但比以往樂觀,認同要解決生活問題,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許冠傑1980年一曲《搵炾窗n的歌詞「人必須旨意自己創路途」和「快去奮鬥 你實會攀得高」,正體現上述意識形態。總括來說,七八十年代港人的「獅子山下精神」或所謂的「香港精神」,便是「同舟共濟」(即社會需要團結)及「踏實苦幹」(即成功歸因於個人努力)。

八十年代:前途未卜 籲港人團結

八十年代初,中英雙方就香港前途談判。面對九七回歸的不確定,以及內地政治上的壓迫感,香港普羅大眾及資本家都對香港前途有一定的憂慮。

社會掀起移民潮,衍生彭健新主唱的《借來的美夢》、《二等良民》和羅大佑的《皇后大道東》等歌曲。其中,《借來的美夢》歌詞如「這是個暫借的美夢 生不了根」,反映當時社會開始反思殖民身分和中港關係,以及對前途感迷惘。

反思殖民身分 中港關係

同時,亦有對香港前景持正面態度的作品,如許冠傑的歌曲《同舟共濟》,便呼籲市民留在香港,強調市民需要對香港抱有信心。歌詞如「實在極不願 移民外國做二等公民」、「必須抱茷H心 把基礎打穩 盡力地做我本份 定能突破戰勝黑暗」,此歌曲傳承獅子山下精神,宣揚香港人要團結,以香港為家。

九十年代:金融風暴 反思「發展至上」

九七金融風暴令香港經濟神話破滅,七八十年代大行其道、只要個人努力就能成功的論述,開始失去公信力。當這論述失效時,早已存在的貧富懸殊問題便一下子爆發。由2003年開始,不少論者以後物質主義來討論本土社會運動的演變,論述隨2010年反高鐵運動日益壯大。隨茩輕鋮B入後物質主義的年代,部分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所重視的價值觀有轉變。港人開始批判過往社會所重視的「中環價值」、發展為上、機會主義等論述,反而重視一些跟物質基礎關係不大的公民價值,如保障言論自由、保衛集體回憶、追求民主、追求一個理念比金錢重要的社會等。

追求公民價值 創作由下而上

這些價值都可從2008年謝安琪的《囍帖街》、2011年劇集《天與地》片尾曲《年少無知》、2014年有關雨傘運動的《問誰未發聲》和《撐起雨傘》等歌曲體現出來。《年少無知》的歌詞「留守過去的想法 我會否好像這樣生於世上無目的鞭撻」,正批判過往社會的主流想法。值得留意的是,《年少無知》一曲的重要性在2012年的反國教科運動中得到確立,有論者更視它為後九七的香港獨有文化符號。

九七回歸後,政府會定期推出主題曲慶祝香港回歸,並藉歌曲塑造港人身分認同,如香港回歸10周年,政府曾推出名為《始終有你》的紀念主題曲;回歸15周年時推出主題曲《難忘時刻》。2017年4月,政府再推出回歸20周年主題曲《香港.我家》,由本地歌手李克勤、楊千嬅以及8名年輕歌手合唱,並在電視台播放。

今日:回歸主題曲舊調重彈

現實上,政府這種由上而下強化香港人甚至中國人身分認同的方式,在港似乎不太奏效——從民間的反應便可略知一二。而且,這些主題曲的歌詞帶出的論述無甚新意,均沿用過去香港賴以成功的主要論調。如《香港.我家》的歌詞「珍惜我的香港」、「欣賞我的香港」、「讓我們繼續腳踏每步 傳承蚢L去叫世間驚訝」,仍是提醒港人要團結,珍惜香港。相比之下,如《年少無知》則是由下而上,民間自發地孕育出來,並與當時社會所追求的價值觀相符。

由此可見,要孕育一首富有文化符號的歌曲,除要考慮歌手陣容、歌曲旋律、媒介播放的次數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跟社會主流論述接軌,捉緊市民內心的追求。

■關鍵字

身分認同

香港文化

後物質主義

流行曲

文:浸信會呂明才中學 簡永東老師

[通通識 第459期]

更多教育
實戰錦囊:避免誤解資料和題目關係
【明報專訊】淇老師:很多同學接到試卷會先埋頭看資料,其實這並不是最有效分析資料的方法。 小通:老師你說資料必須善用,那我當然先看呀! ... 詳情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一國兩制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現代中國 ?顧問教師:聖貞德中學通識科教師唐金輝 學習目標 ... 詳情
浮園耕作  看科學智慧
【明報專訊】中美洲國家墨西哥有個旅遊景點,吸引遊客租用彩色的船在河上泛舟,亦出產粟米、南瓜、番茄、辣椒等農作物。墨西哥駐港總領事館總領事Da... 詳情
景點逐個捉:泛舟遊浮動花園
【明報專訊】索奇米爾科生態公園源自逾1000年前的人造耕地,一條條運河圍繞荅悁a,令農地恍如浮在水上,故也被稱為浮動花園(floating ... 詳情
新聞焦點:惡作劇 玩出禍
【明報專訊】美國馬丁夫婦育有5名子女,其中9歲兒子科迪(Cody)和12歲女兒愛瑪(Emma)是馬丁與前妻所生,兩夫婦經營大約有76萬訂閱戶...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7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