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大選 投票率不足四成半
伊拉克國會選舉投票結束,已點算超過九成選票,選委會表示,預料大選正式結果,會在投票結束後48小時內公布。這次是伊拉克政府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後舉行的首場選舉,不過投票率創新低,只有44.52%,是15年來最低。
票站在投票結束後隨即關閉,有持槍警員在票站外把守,工作人員收拾物品,並關閉首次在投票中使用的電子投票機,選舉委員會官員在旁監察。當地實施宵禁,以防出現暴力事件。自2003年推翻薩達姆政權以來,投票率從未低過六成。
伊拉克昨日舉行國會大選,是當局去年挫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後首次,被視為對總理阿巴迪任內表現及其尋求消除種族教派分歧主張的公投。
另一焦點落在華府剛退出伊朗核協議點燃地區緊張之際,選戰結果會否動搖地區政治平衡:任內主張在伊朗和沙特之間取得外交平衡的阿巴迪一旦連任失敗,親伊朗政客上台,或令伊拉克再次捲入外交角力漩渦。
全國1820萬選民有資格投票予87個大小政黨合共6990名候選人,以選出國會329席,上述政黨大多組成不同名單,大致可按阿拉伯什葉派、阿拉伯遜尼派和庫爾德等劃分。什葉派政黨自2005年以來一直主導伊拉克政壇,總理人選指定為什葉派,這次三大熱門為現任的阿巴迪(Haider al-Abadi) 、其前任的馬利基(Nuri al-Maliki)及什葉派民兵指揮官阿米里(Hadi al-Amiri)。
貪污、安全、貧窮、美國駐軍前景和伊朗影響力是選戰主要議題。
區內局勢近期丕變下,伊朗影響力問題尤為敏感。伊拉克人口中什葉派佔65%,在遜尼派獨裁者薩達姆統治的時代備受打壓,自他被推翻後,什葉派重佔上風,但在馬利基管治下教派衝突加劇,被視為後來ISIS坐大的其一重要因素。
阿巴迪上台後,他主張泛伊拉克和摒棄教挀對立的政綱,向遜尼派少數伸出橄欖枝,亦有擊敗ISIS的功勞,但去年粉碎庫爾德地區獨立公投,令庫族對他疏遠。他這次退出原執政聯盟另起爐灶,進一步展示跨教派形象,但本人缺乏魅力,經濟和反貪表現亦未受認同,什葉派票源的分散令其勝算更顯不穩。即使其「勝利同盟」贏得最多票數,仍勢必要跟其他政治勢力商討組成聯合政府。
阿巴迪去留還牽涉地區局勢。他任內一改前任親伊朗遠沙特的路線,嘗試在雙方找尋平衡,沙特外長朱拜爾去年2月來訪正是雙方破冰的例證。捲土重來的馬利基和在薩達姆時期曾流亡伊朗的阿米里都被視為極親近德黑蘭,若阿巴迪未能連任,則他與利雅得過去一年致力重新發展的雙邊政經關係將面臨重創,美國前駐伊拉克大使傑弗里更擔憂,德黑蘭或透過新的親伊朗政府將美國駐軍及影響力趕出伊拉克。特朗普政府和沙特對伊朗拓展地區外交影響力深感不滿,被認為是前者退出伊朗核協議的一大因素,故這次伊拉克大選可算是美、沙跟德黑蘭的外交戰場。(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