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23%大學生曾遭性騷擾 百宗涉導師

[2019.02.25] 發表
曾被上司性侵犯及襲擊的Iris(化名)回想向侵犯者追討賠償過程非常繁複,曾閃過放棄念頭,但她望樹立榜樣,讓別人知道爭取公義是好事。
家計會的布公仔「德德」(左)擁有陰莖、陰毛、腋毛;「家家」(右)有乳房、陰道、陰毛和腋毛,並能誕下嬰兒,有助家長和教師講解嬰兒出生、認識身體、保護私隱部位等課題。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平機會在2019年1月發布全港首個大規模大學生性騷擾調查,發現約每4名大學生,就有一人曾在調查前12個月內遇性騷擾,當中只有2.5%向大學投訴。在校內被性騷擾的學生中,近100人稱性騷擾者為導師、講師或教授。平機會署理營運總裁朱崇文認為,學生處於弱勢,難以舉報。

最多涉說性話題鹹濕笑話

平機會在2018年3至4月,共收回14442份不記名網上自填問卷,約佔9間大學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14.3%,包括8間教資會資助大學和公開大學。調查發現,23%受訪學生(3329人)表示曾遭性騷擾;回答問卷女生中,27%表示曾遭性騷擾,男生則有18.4%。曾在校內被性騷擾的學生中,騷擾者比例最高為大學同學,比例達72.7%,導師、講師或教授及非教學職員有4.4%(98人)。最常見性騷擾是在事主面前與別人或直接向事主說性話題或鹹濕笑話,其次為不恰當的身體接觸,如強吻等。

平機會與28名學生深入訪談,有受訪者稱在課堂匯報後,有教授稱「可能你下次著少齱v會高分些;亦有個案涉學生活動,如要求新生蒙眼睛玩遊戲,新生被指示要脫衣服,如拒絕參與,新生或被杯葛。

多校稱會與平機會商討

平機會署理營運總裁朱崇文表示,涉事騷擾者據報是大學教員,「他們理應是年輕學生的保護者,而非騷擾者」,建議大學委任高層管理人員監督反性騷擾、性別平等和性教育事宜。多家大學均稱已設機制處理校園性騷擾事件,已收到平機會邀約函件,會派員與平機會人員會面。

——綜合《明報》報道、平機會研究報告

什洵O「性騷擾」?

根據《性別歧視條例》,性騷擾的定義為任何人對另一人提出不受歡迎的性要求等。據平機會網頁,涉性騷擾的例子包括說性的言論或笑話、追問或影射別人涉及性的私生活、展示使人反感或色情的資料等。性騷擾是違法行為,有民事法律責任,部分行為(如非禮、跟蹤、電話騷擾)則涉刑事責任。

■知識增益

本港性教育

性教育不足是平機會提出大學性騷擾事件的原因之一,研究中受訪者認為因性教育不足,有男生不懂合理地追求女伴,未懂以禮相待;亦有騷擾者因認知不足,於中學階段已作出性騷擾行為,並延續至大學。許多受訪者表示他們於學校接受的性教育相當零碎,主要集中在生理知識。

現時本地學校的性教育課題大多融入不同科目,而非獨立成科。學校會舉辦與課題相關的課外活動,例如講座、工作坊及展覽等。政府發出有關性教育及相關課程指引供學校參考,學校可據其背景、辦學宗旨、校風及資源,決定其推行性教育的方針、內容及教學模式。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發表《2016年青少年與性研究》 ,在12題有關成孕、性病及愛滋病的關鍵性知識題目中,中三至中六學生平均只答對8題得8分,低於2011年的平均分9分。中一至中二學生於2011年的平均分只有6分,2016年更跌至5分。

學校認為性教育屬低優先次序

根據政府2012年的調查,為數不少學校表示於校內提供性教育的主要障礙包括太忙和沒有時間;認為愛滋病及性教育在教學上屬低優先次序;不將之視為明確學習目標;當局並無制訂相關政策及教師缺乏教材或支援等。

平機會政策、研究及培訓專責小組於2018年9月向教育局提交文件,建議教育局改革現行的性教育課程,應把性別平等、知情同意、預防約會暴力、如何求助和糾正責怪受害人的文化等納入課程中。意見書特別提到教育局應向負責性教育的教師提供有系統的教材和培訓資料,設建議課時及強制培訓負責性教育課程的教師。

◆大學生受性騷擾(圖)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就香港學生性教育現G,闡述兩個結論。

解題

從資料中可歸納出本地學生的性教育現G,闡述兩個結論。闡析時,要從資料中找出例子,佐證相關情G

答題示意圖

香港學生性教育及相關知識不足(圖)

◆延伸回應題

(2) 「政府應強制中學設規範的性教育課程」,你同意嗎?

解題

.在回答「同意/不同意」題目時,駁論時可指出對方觀點,然後表示完全否定,並說明反對理據。

.可就題目相關的持份者及其立場,思考論點

答題示意圖

關鍵字:強制、規範的性教育課程(圖)

顧問教師:陳志華老師

[通通識 第566期]

更多教育
時事點對點﹕英組織促確立電器維修權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歐洲環境局(EEB)指出,現今電器耐用程度下降、維修困難且昂貴,甚至不及購買新電器划算,使電子垃圾有增無減。據國... 詳情
Data解密﹕香港自然增長人口  2026年後料見負
【明報專訊】人口是否只會增加?這是每個政府制訂長遠政策時必須考慮的因素。以香港為例,「明日大嶼」計劃是否值得?醫療政策應如何長遠規劃?這些都... 詳情
集師廣益﹕從抖音看資訊碎片化現象
【明報專訊】抖音是近年冒起得最快的影音分享平台之一,2018年中國每日活躍用戶有1.5億。抖音的每段影片內容只有15秒,內容大多是用戶自行拍... 詳情
圖看天下﹕非洲豬瘟
【明報專訊】相關新聞 內地非洲豬瘟疫情引起兩岸三地關注,長洲東灣泳灘2019年1月發現一具豬屍,一度令長洲居民擔心病毒傳入長洲,結果證... 詳情
Road to 5**﹕Two types of questions about statistics
【明報專訊】Introduction﹕ Questions about statistics can be divided into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