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明愛堅道社區中心聯同香港公開大學應用社會研究系實習生發表兒童情緒健康研究報告。研究訪問18名8至14歲兒童,當中8人表示對近日社會事件有負面感覺,更有小朋友說憶起7.21元朗西鐵站有白衣人打市民,感到非常擔心和害怕,也有小朋友說看到警察及示威者暴力,感到不安。研究團隊表示,過去兒童的壓力主要來自學業及家庭,但近月反修例示威成為兒童負面情緒來源之一。社工建議家長應集中處理子女情緒,而非討論事件對錯。 訪問64人 18人深入訪談 研究團隊於8月以問卷形式訪問64名8至14歲的本港兒童,並與其中18人深入訪談。另外,研究顯示,以100分為滿分,受訪兒童的焦慮及抑鬱量表總分平均分是53.5分,比去年相近研究中的49.9分明顯上升,有近三成受訪者達62分以上,即其焦慮及抑鬱等級達「需要關注」及「臨H」等級。 研究稱影響兒童情緒健康的因素包括學業壓力、家庭關係及政治環境。在深入訪談的18人中,有8人表示對社會事件產生負面感覺,例如擔心自身安全。 10歲的劉小朋友表示,在新聞上看見在港鐵元朗站,有市民被白衣人打,感到「好擔心、好驚」,幸好她不常到新界,因此不影響出行;她表示,如果有一個願望可實現,最希望是香港社會可以盡快恢復和平。而14歲的Queenie在新聞上看到警察打人、示威者大肆破壞的畫面,「覺得血腥得滯」,以致現時會避免看新聞。 明愛堅道社區中心實習生王祉棋表示,有受訪兒童在家中目擊警察發射催淚彈,感非常害怕,「想馬上離開」,談及有關事情時情緒亦相當失落。她說,更有受訪兒童不願談及社會事件,「他們怕被警察拘捕」。 被問到家長應如何處理兒童因反修例運動出現的負面情緒,明愛堅道社區中心註冊社工文子君表示,家長應專注應對其情緒,接納兒童因示威產生恐懼、憤怒等負面情緒,而非與子女討論事件對錯。文表示,與子女討論事件時,應從不同角度解說,不必要求子女有一定立場。 (反修例風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