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惜地球:古道具保育價值 不受法例保護

[2021.07.12] 發表

【明報專訊】古蹟辦於2014年委託顧問完成《香港古道研究報告》,審視了古蹟辦已記錄的14條古道,另外亦發現6條古道。報告稱,古道為香港昔日村民村與村及村與墟之間的來往方式提供了重要的證據,亦展現出香港鄉村居民的傳統、文化及智慧,屬於文化遺產,總結「應盡力保護這些古道」。

蠔涌古徑舊日重要通道

古蹟辦報告:具高重要性

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表示,古道具保育價值,但不受法例保護,促政府加強研究古道的歷史,及提出保育方案。

古蹟辦表示,《港古道研究報告》就歷史、建築、社會及文化、完整、稀有等方面研究香港多條古道。研究顯示蠔涌古徑的保育價值在於它是早期西貢與九龍村與村、村與墟之間貫通鄉村與市集的重要通路,部分石砌路段相對保存完好,並保存有與古徑相關的一些設施,故此蠔涌古徑於研究中被認為具高的重要性。報告顯示蠔涌古徑全長約1.3公里,英軍於20世紀初繪製的地圖已紀錄該條古徑。

環團:港乏研究 不少古道待發掘

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表示,古道是昔日村民自行開發的道路,以天然石塊砌成,蜿蜒於山谷之中,沿途綠樹林蔭,是四季皆宜的遠足路線。她說,本港對古道的研究一向不多,不少古道仍有待發掘,惟部分古道例如行山人土熟悉的元荃古道不但未被納入官方研究,該古道更因早年的修葺工程被鋪上混凝土,甚為可惜。

鄭茹蕙又稱,疫情下行山市民有增無減,不少市民發掘新的行山路線,亦有市民檢視舊地圖以了解古道的歷史,認為古道保育漸受關注,但她說古道不屬歷史建築,現時沒有法例保育,而蠔涌古徑位於郊野公園內,本來不受威脅,故認為不應批准建路,令古道變得不完整。

(城市保育)

更多港聞
港燈汲山竹襲港經驗  港島北160變電站增防洪力
【明報專訊】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吹襲香港,港島杏花h成重災區,部分大廈電力裝置受水浸影響,多座樓宇及商場一度停電。港燈汲取經驗,事後採... 詳情
機場再一確診 7萬員工強檢 張竹君:疑存隱形傳播鏈 將比對患者基因
【明報專訊】機場相隔17日再有工作人員確診,涉及一名機場停機坪50歲男搬運工,與早前確診的男地勤無直接接觸,暫列本地源頭不明個案。衛生防護中... 詳情
家傭短缺 僱傭公會促放寬禁飛令
【明報專訊】港府啟動新冠疫情熔斷機制,禁止菲律賓及印尼客機抵港。香港僱傭公會表示,現時逾5000名獲發工作簽證的外傭滯留當地,對需要外傭協助... 詳情
【明報專訊】一名34歲男子接種第二劑復必泰(BioNTech)疫苗兩日後,於周日(11日)凌晨在中環暈倒,送院後證實死亡。衛生署接獲一宗與個... 詳情
警破值1800萬毒品 拘兩青年疑暑假搵快錢
【明報專訊】警方毒品調查科根據線報及經深入調查,上周五(9日)接連展開掃毒行動,在紅磡及黃大仙荃灣分別搜獲逾22公斤各類毒品,合共市值近18...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